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政稳增长,后续或如何加力?

2023-07-20 14:27:56

作者:赵伟    责编:张健

大V有话说 | 6月,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2.2%、较5月降幅走阔近7个百分点。

7月19日,财政部公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893亿元,同比增长3.9%。

内需偏弱、稳增长受掣肘下,后续财政加力或重在打通资本金堵点、对冲需求不足等

广义财政收入、支出均明显下滑。6月,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2.2%、较5月降幅走阔近7个百分点;剔除基数效应影响后,广义财政支出两年复合同比下降2.8%、降幅较5月走阔超5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看,上半年广义财政收入、支出进度为48%、45%,分别落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进度1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广义财政收入持续低迷,或主因经济内生动能修复偏弱。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6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9%、较5月降幅走阔超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高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7.2%、21.2%,或指向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承压等。地产销售持续低迷下,6月土地出让收入继续下探、同比下降24.3%

财政支出强度持续下滑,除收入掣肘外,或也受资本金、项目缺位等因素压制。2023年上半年稳增长资金呈发行慢、落地慢特征,专项债发行规模和进度均低于 2022年同期,石油沥青开工率也自二季度起走弱。稳增长发力受掣肘,一方面或缘于项目储备不足、质量不佳;另一方面,地方财政低迷、项目资本金缺位或导致专项债难以落地使用。

经济边际改善下,内需不足依旧突出,后续财政支出或需保持较高强度,阶段性对冲有效需求不足。稳增长加力,项目审批已提速,后续重点或在打通资本金堵点、补充配套资金等。考虑到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使用七成,且和财政资本金带动至少五倍配套资金,后续或可重点关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SL等储备工具。

常规跟踪:一般财政、政府性基金收支均回落,拖累广义财政收支下滑

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财政收入均下滑,拖累广义财政收入增速继续回落。6月,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2.2%、较5月5.2%的降幅走阔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0.2%、较5月降幅走阔超5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9.5%、较5月降幅走阔12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度来看,6月广义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度为8.3%,低于过去五年同期的9.2%;一般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度均处于过往较低水平。

受收入掣肘与专项债发行基数影响,广义财政支出强度明显下滑。6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下降16.3%,两年复合同比下降2.8%、较5月回落超5个百分点。剔除专项债的高基数影响,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两年复合同比下降14.3%、较5月回落15个百分点;一般财政支出同比下降2.5%、低于5月的1.5%。从预算完成度来看,6月广义财政支出预算完成度为9.7%,明显低于过去五年同期的12.2%;政府性基金支出拖累明显,6月预算完成度仅7.5%。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赵伟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中国财政乘数估算

财政政策是经济运行当中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各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债务观点有一定分歧,对财政政策在未来经济中所起作用观点不同,财政乘数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财政乘数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财政政策乘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在1-2之间,也有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小于1。 而IS-LM模型推导得到的不含挤出效应的财政乘数公式为1/(1-MPC),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倾向一般是小于1的,因此财政乘数的理论值应该大于1。根据我国1995-2021年边际消费倾向测算,我国财政乘数理论值为2.67,文中所列学者测算值均小于该值,原因可能是中国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为了更好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多个模型测算财政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一:IS-LM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根据四部门的IS-LM模型测算中国1995-2022年的财政支出乘数为1.67,且该数值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但仍小于理论值2.67,说明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中国的“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的观点。另外,财政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就越大。 方法二:VAR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基于VAR模型来构建包含经济周期、财政周期和货币周期的三变量模型用于测算财政乘数,时间跨度与方法一相同。为了计算财政乘数,我们需要对VAR模型做脉冲响应。我们将响应期限数设为50(年),测算结果显示,财政赤字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长期总乘数就会累计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财政乘数为1.4。与IS-LM模型测算结果略有差别。 结论: (1)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在【0-1.67】之间,这取决于M1和M2的比重。 (2)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系不显著,尤其是M2。 (3)M1基础上的预算平衡乘数小于1,挤出效应大约为37%。 (4)消费倾向影响经济乘数,因此提振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减少挤出效应;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有利于提高M1占比,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利率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11-27 02:13

财政部: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13亿元 同比增长8.9%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97亿元,同比增长3.9%。

10-24 16:36

财政仍需加快发力

8月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公共财政收入降幅较上月扩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均持续下滑。

09-18 02:46

财政发力稳经济:支出加码发债提速,一揽子化债方案将落地

为了稳经济,市场对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期待颇多,而下一步财政发力方向明确。

08-29 22:38

财政支出力度较为稳健——2023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年7月,剔除去年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8%,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税收是主要贡献,进一步而言主要是增值税和土地房地产相关税由拖累转为拉动。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要是基数原因。

08-24 16:0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