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间,国家医保局网站公布了通过2023国家医保目录初审的药物名单,并对公式情况进行了解读。
根据公布的信息,2023年7月1日9时至2023年7月14日17时,医保局共收到企业申报信息629份,涉及药品(通用名,下同)570个。经审核,390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与2022年相比,申报药品数量有一定增加。百万一针的CAR-T疗法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和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以及今年2月刚刚获批的乳腺癌药物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商品名:优赫得)均出现在名单之中。
中国第一款获批的CAR-T产品是复星凯特公司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2021年6月份上市,曾经被爆零售价高达120万/袋(68ml)。此前,该药也曾出现在2021年的医保目录初审名单之中,但最终没有进入医保目录。
而作为全新一代靶向HER2的ADC药物,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优赫得)于2023年2月21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国内上市价格为8860元/支。
医保局在解读中表示,有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明显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资格。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需要经严格评审程序,然后独家药品需谈判、非独家药品需竞价,只有谈判或竞价成功后才能被纳入目录。
根据文件相关信息,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18日—8月24日,为期一周。后续将根据公示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确定最终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范围。
促进全球药物在中国同步研发、同步申报、同步审批、同步上市。
除了上述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此前在半年报中传递了首次扭亏的信号。这背后反映了国内创新药领域在收入端和融资端的积极变化。
不仅要让老百姓“买得起”好药,还要通过配套措施保障大家“买得到、能报销”。
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
12月5日,公司股价报收65.45港元/股,较最高时点跌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