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政支出力度较为稳健——2023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3-08-24 17:20:36

作者:王德伦    责编:张健

2023年7月,剔除去年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8%,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税收是主要贡献,进一步而言主要是增值税和土地房地产相关税由拖累转为拉动。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要是基数原因。

7月财政收支:

两本账收支降幅均收窄

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可能是由于部分税款错期入库。2023年7月,剔除去年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8%,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税收是主要贡献,进一步而言主要是增值税和土地房地产相关税由拖累转为拉动。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6月经济边际改善,滞后带动7月财政收入回补;另一方面,考虑到增值税、土地房地产相关税6月低于季节性,7月的改善也不排除是部分税款错期入库的缘故,此前财政部曾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上表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这两个税种增幅较高主要是部分地区收入错期入库。”

企业所得税仍是最大拖累,进出口相关税的拉动或将消退。二季度以来持续拖累税收的企业所得税,7月拖累边际收窄,可能是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的滞后体现;但考虑到企业利润同比暂未转正,企业所得税对税收的拖累能否转为拉动也仍需观望。二季度以来税收的支撑项——进出口相关税,主要是出口退税规模下降反向拉动税收,考虑到2022年下半年出口退税已经出现退坡,后续出口退税对收入的同比拉动或也将逐渐消退,这一点在7月数据上已有体现。

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要是基数原因。2023年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0.8%,前值为同比下降2.5%,主要是基数原因影响,去年6月基建支出高于季节性,去年7月基建支出恢复季节性水平;相应地,今年6月财政支出同比降幅扩大,7月同比降幅收窄。

政府性基金收支降幅收窄主因基数,绝对规模仍在低位。2023年7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同比分别下降6.0%、下降35.8%,降幅较上月均有收窄,但绝对规模仍在季节性低位。土地出让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拖累仍在,收入对支出端的压制仍在。

前两本账支出增速暂不及年初预算,财政力度较为温和。2023年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年初目标,但主因基数原因,接下来随着留抵退税基数原因消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或将继续回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暂不及年初预算目标,显示年初以来财政支出力度较为温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均不及年初预算,主因房地产下行周期对土地出让金的拖累。

政府债:

再融资债可能挤压新增债空间

截至8月20日,国债还有3.8万亿元可发。截至8月20日,2023年中央赤字仅使用了不到一半,年内还有1.7万亿元的净融资空间,根据到期数据推算,接下来仍有3.8万亿元额度的国债可发行。

若不动用结存限额,再融资债可能会挤占新增债发行空间。截至8月20日,年内地方债净融资额空间已经不高,一般债还有2121亿元,专项债还有10744亿元,使用到期数据可以倒算出地方债的发行空间;其中新增债限额已给定,如果考虑年内发完新增债,则再融资债的可发行空间约1.2万亿元。近期市场对再融资债支持地方化债关注度较高,如果届时再融资债规模超过1.2万亿元,可能需要动用结存限额,或是挤占新增债的发行空间。

节奏上看,近期财政方面“化解存量”已在加速。年初以来再融资债发行较快,尤其是近期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加速,可能主因今年新增专项债、置换一般债到期规模较高,财政积极“化解存量”。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调整超预期变化,信息统计不完全。

(王德伦为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中国财政乘数估算

财政政策是经济运行当中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各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债务观点有一定分歧,对财政政策在未来经济中所起作用观点不同,财政乘数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财政乘数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财政政策乘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同,部分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在1-2之间,也有学者认为财政乘数小于1。 而IS-LM模型推导得到的不含挤出效应的财政乘数公式为1/(1-MPC),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倾向一般是小于1的,因此财政乘数的理论值应该大于1。根据我国1995-2021年边际消费倾向测算,我国财政乘数理论值为2.67,文中所列学者测算值均小于该值,原因可能是中国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为了更好研究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多个模型测算财政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一:IS-LM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根据四部门的IS-LM模型测算中国1995-2022年的财政支出乘数为1.67,且该数值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但仍小于理论值2.67,说明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中国的“李嘉图等价”是否成立》的观点。另外,财政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就越大。 方法二:VAR模型测算财政乘数 我们基于VAR模型来构建包含经济周期、财政周期和货币周期的三变量模型用于测算财政乘数,时间跨度与方法一相同。为了计算财政乘数,我们需要对VAR模型做脉冲响应。我们将响应期限数设为50(年),测算结果显示,财政赤字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长期总乘数就会累计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财政乘数为1.4。与IS-LM模型测算结果略有差别。 结论: (1)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在【0-1.67】之间,这取决于M1和M2的比重。 (2)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系不显著,尤其是M2。 (3)M1基础上的预算平衡乘数小于1,挤出效应大约为37%。 (4)消费倾向影响经济乘数,因此提振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减少挤出效应;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有利于提高M1占比,提高政府支出乘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利率成为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11-27 02:13

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国资委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注资规划,更好发挥预算资金效用,各企业要加强系统谋划

11-25 22:57

财政政策力度加码,支出增速有望提升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降幅收窄,主要受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非税收入增速提升拉动。9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上月提升20.1个百分点,是工企利润持续回暖在税收领域的反映。

10-27 16:12

增发国债提升赤字,聚焦化债布局城投

本次提升赤字增发国债更为重要的是印证宏观调控的政策决心,我们预计,后续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扩围、积极发力。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

10-26 02:48

财政部: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13亿元 同比增长8.9%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97亿元,同比增长3.9%。

10-24 16:3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