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新动能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对实体经济不断赋能以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完善,新动能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
为动态监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基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统计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指数方法测算了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修订了历史指数数据。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14年为100)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2022年,各项分类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提升,其中,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最大。
2022年网络经济指数达2739.0,比上年增长39.6%。从主要构成指标看,截至2022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分别达14.6亿户、5.9亿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0%、10.1%;当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617.6亿GB,比上年增长18.1%。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5G基站总数达30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9%。5G移动电话用户达6.9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3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0.6%。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5G应用规模化发展是推动5G在实体经济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一个持续提高应用价值、降低应用成本、优化应用环境的发展过程,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支出比重提升
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基础。据测算,2022年,创新驱动指数336.3,比上年增长15.5%。从主要构成指标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支出比重稳定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量达4453.7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47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闾海琪分析称,2022年,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持续集聚成长,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网络经济发展保持活跃,转型升级扎实有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活力指数如何
2022年,经济活力指数为402.6,比上年增长3.5%,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1.6%。从主要构成指标看,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引资量质双双提升,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91亿美元,增长8.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3亿美元,增长30.9%。网络消费带动快递业务规模继续扩大,2022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105.8亿件,增长2.1%。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下降了2.7%,稳外资形势严峻。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围绕外资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国务院日前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6个方面,提出了新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措施,以更有效提振外商投资信心,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进来。
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支撑。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金融工作,2023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
当前我国科研投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社会力量的科研投入仍然不足。
利用产业集群大数据图谱,构建“龙头引领+企业抱团+平台赋能”的融通创新生态体系,必将推进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