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下一步,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当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上述报告时表示,总的看,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刘昆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报告提出,将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经济运行监测和形势分析,密切跟踪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研究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落实好相关税费支持政策。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报告提出,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安排还包括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机构称,促进消费内需或为2024年经济政策目标的重中之重。
中央政府在今年的四季度增发2023年的国债10000亿元,以特别国债管理,从而提升全国财政赤字从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作者认为,中央政府的这种加杠杆定调表明可能会进一步加码扩围、积极发力,预计对基建投资等方面需求有积极作用。同时,作者还指出,中央政府加杠杆的定调之下,预计财政货币配合发力有望更大程度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此外,作者还提到,财政政策的一系列表态,清晰表达出了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的思路,确保法定债券不出任何风险。
在各级财力未能完全顾及、社会资金进入意愿不足而又亟需加强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货币政策主动补位。
对于未来货币和财政政策走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态势不会改变,不排除继续 向偏松方向调整。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明年的基建投资、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等各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在居民和企业部门都在主动进行“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情况下,唯有财政政策才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要采用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