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视频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3投教作品媒体观察报告

第一财经 2023-09-08 18:27:02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秒懂金融•投教作品征集、展播与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稿源囊括了沪上全部主要的金融机构以及全国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是投教作品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投教作品创作现状的一次大摸底。在去年的征集活动中,我们收到了78家主流金融机构的1058部作品,今年的征集活动,我们收到119家机构的1280部作品。本次征集而来的作品,囊括了全国绝大多数主流的证券、基金、期货金融机构,作品的样本具有全国性。

上海地区:51%

非上海地区:49%

征集而来的作品,整体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少部分作品在创意、编剧、制作、叙事能力和专业科普能力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第一财经《秒懂金融》项目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投教作品的样态、表现形式、传播与推广方式,以及对交易所、同业公会和诸多金融机构投教负责人、活动评委的采访,并参考了部分官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完成了《2023上海地区投教作品观察报告》,旨在揭示沪上投教作品的创作生态,投教创作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投教创作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贡献参考,为日后建立投教资料库、投教大数据打下基础。

 

一、投教作品的重要价值

投资者教育是资本市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重要实践,是资本市场的“投”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坚持人民至上”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截至2023年7月,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已达到2.2亿,每个月都以百万左右的数字在增长,基民人数已突破7亿。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投资标的不断增多,投资工具的加速创新,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投教工作帮助投资者掌握投资的基本知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降低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更高能级迈进创造了条件。

投教作品,是经过艺术创作而诞生的智力结晶,是投教投保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和交互方式,投教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是投教投保全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投教作品的创作生态

上海是中国金融机构最聚集的城市之一,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736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上海辖区包括本地证券公司32家,本地证券在沪分公司18家,异地证券在沪分公司128家;基金管理公司65家,异地基金公司在沪分支机构44家;期货公司36家,期货分支机构202家。借助金融之都的优势,上海地区的投教作品创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探索高质量的投教作品做了很多先行性的尝试。

监管部门、交易所、行业协会、媒体、高校、金融机构等多方汇聚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上海投保联盟的协同作用,多层次多平台相融合,进行投教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立足年龄、区域、知识储备、投资经验等各种维度叠加,对投资者进行精准细分,构建了差异化内容创作体系。

投教内容制作主体包括了证监局、交易所、同业公会、高校、媒体、各金融机构,以及机构之间的协作共创。数量规模大、常年与投资者“亲密接触”的金融机构,是投教内容创作的主力军。金融机构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学习培训、经费投入等各方面资源保障,支持投教作品生产。大多数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投教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不断输出原创的投教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上海地区各证券经营机构制作原创投教作品1.31万件,各渠道点击量达2.76亿次,原创实物投教作品发放数量近71.6万份。公募基金行业是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2022年,基金同业公会会员(包括71家公募基金公司以及部分优秀的私募基金公司)原创的投教产品达692种,覆盖超过2200万人次。期货行业在进行常规投教作品生产的同时,也会针对自身的特点做行业专属的策划,比如,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前后,上海地区期货行业累计开展普法专项活动97场,宣发文章793篇,与第一财经合作制作普法宣传片、普法节目等。

随着各机构对投教投入的逐年增加,投教作品生产和传播的总体数字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投教工作者们日复一日的烧脑和辛苦付出,要每年都实现投教作品产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对投教工作者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调研发现,头部金融机构一年能生产数百部原创投教作品,每周都有内容更新。为便于投教内容的生产,头部金融机构总部搭建有专门用于视频拍摄的直播间,参照中小型电视台的规格标准,棚内可适应多场景的拍摄需求,并配有完备的导播台和后期设备。平均每家公司总部配备3~4名专职人员,开展各项投教工作,以及精品投教内容的生产,分支机构也会从事常规投教内容的生产,各分支机构配备1名投教联络人员。直播、推文等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由公司内部人员制作,情景剧、微电影等一些对制作技术上要求比较高的作品,则由内部人员做内容把关,外包专业团队制作。部分公司专职投教人员也会作为视频主角或客串,自导自演。

每一部投教作品的诞生,各机构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生产流程。经纪业务、零售业务、财富管理、运营管理等部门牵头,风控、合规、机构业务、信息技术等部门协同配合。业务团队在专业知识上把关,保证精准,提供业务经验的总结和心得;合规部门考虑作品传播带来的风险因素,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法务把关法律问题,比如避免侵权,使用原创和自制的IP或素材等。

国泰君安期货投教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和公司的研究所等部门去协作完成一些投教内容。比如,一个交易品种产业链上下游的介绍,投教团队向其他部门发起需求,其他部门接到需求后会和投教团队配合策划,他们提供素材,投教团队去具体执行。

大的金融机构分支遍布全国,从投教作品创作总量上来讲,分支机构远远多于总部。调动分支机构的创作热情,引入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作品,是投教作品生产的动力源泉之一。比如,我们了解到,在我们征集活动开始之时,国信期货在公司内部各分支同步发起征集,内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再做进一步的推送,参与秒懂金融的投教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三、投教作品的样态和表现形式

高质量的投教作品,在于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中心,兼顾实用和美观。实用就是能切实帮助投资者提升素养,美观就是能打动投资者。如何兼顾实用和美观?项目组在评选过程中,对所有作品一一做了观摩和学习。立足这些投教作品,我们从关注话题、作品特点、作品样态、表现形式、作品题材等多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总结。

1.内容题材与关注话题:紧跟投资者的需求

整体上说,投教作品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四个方向:

财经事件解读类:围绕最新发生的财经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提供观点和思考。

知识概念科普类:向公众普及投资理财的知识、方法、最新的交易规则、法律法规、金融创新的动态等。

防非防骗类:通过对各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各种投资理财乱象、市场乱象的揭批,提升公众的辨别能力及应对处理能力。

理性投资及风险教育类:倡导理性投资的态度和风险教育,以及对投资者的心理疏导。

在这四个大的方向下面,可以根据投资者的内容需求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子话题。

根据《秒懂金融》项目组的观察,机构在投教作品话题的选择上,能从投资者最关心的“投”等大事入手进行创作。从人气奖作品的选题上可见一斑:热度最高的主题词包括:“注册制”、“定投”、“股市打黑”、“机构VS散户”、“FOF基金”、“投资骗局”、“维权”等等。

这些主题词也切实反应了投资者对投教作品内容的需求。

“注册制”2023年,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成为我国证券市场30余年来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里程碑,虽然是制度改革,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钱袋子,”注册制将如何影响市场?将如何影响投资者?是投资者关心的“投”等大事之一。

“定投”、“FOF”俄乌冲突继续、大宗商品飙涨、美联储频频加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择时越来越难;面对注册制下市场数千只股票,以及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业绩千差万别的基金,择股、择基更难。从关键字来看,正好映射出投资者更加理性、求稳的态度,对定投、FOF基金的关注。

“股市打黑”、“投资骗局”、“维权”“远离校园贷”“反洗钱”

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弱,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股市打黑”、“投资骗局”、“维权”这些关键词,展露了中小投资者的心声,历年来在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当中热度不减,反映出他们非常需要这样的投教作品,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大讲堂”“小剧场”“投资日记”

“大讲堂”、“小剧场”类的系列作品人气飙升,反应了投资者对系列类、品牌类作品的粘性进一步提高。

2.作品特点:内容来源丰富 创意多元

各机构能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经营特点、内容需求,尝试不同的风格,创作出不同特色的作品。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投教作品最常见的载体和灵感来源。三国、红楼梦、诸子百家、古诗词、地方戏曲……是机构投教作品中最常用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理念和投教理念相通,故事情节也与投资者经历相似。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传播度非常高,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被搬上投教的舞台。

比如,国泰君安证券投教基地创作的作品中,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国泰君安投教负责人介绍,短视频《投资山海经》第一篇章“大禹治水”,将本意对洪水疏堵结合的治理方式,寓意资本市场,把资金喻为水,也有疏堵的过程。作品《御风赋》里的“风险”二字,来源于古代渔民因为要避免海上大风,所以用“风险”来命名不确定性。传统文化强调居安思危、重实轻虚、思虑长远,和投教中风险意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一致。

鹏华基金短视频《藏在古人智慧里的注册制》,则借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里榫卯结构的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理念来隐喻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相辅相成。

海通证券投教基地编著的青少年财商素养普及读本《大商之道》,用漫画形式解读中国商业历史人物,弘扬传统财商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投教作品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金融机构、一些具备区域性优势的金融机构,多将地域特色融入到投教作品的创作中,这样一方面丰富了投教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元素,一方面适应当地投资者的接受程度,易于在当地做传播。

比如,2022年度评选中,一部获得秒懂金融单项奖、名为《放羊娃日常之单利复利》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这部作品由东方财富证券青海西宁营业部的一名一线投教人员创作。作者李奇晨表示,选择放羊娃这个题材,是因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唐蕃古道的途经之地,周围不远就有牧区,这里的人对放羊娃的故事非常熟悉。青海一些偏远的牧区,对金融本身没有太多概念,所以想以一种大家都熟悉的题材普及金融基础知识,牛羊生崽的快慢是当地人都很熟悉的,用这个比喻单利复利长期的差异非常形象,便于理解。

在本次征集活动中,地处陕西的开源证券,在选送的投教海报中突显了大唐盛世;

地处湖北的天风证券选送的海报,以楚地的文博为具象,引申出注册制的内涵;

而地处福建省的兴业证券,投送了多部以漳州木偶戏等多种多样的闽文化为表达方式的作品;

云南红塔证券作品的创意则来自大理白族三月街的热闹景象……

时令、节气

时令、节气,也是投教作品中最常见的取材。因为一方面时令、节气和投资周期有相似之处,可以做比喻,另一方面在季节和时令转换当天推送,便于传播。

比如,财通证券资管的《投资时令说•大寒》,就是在大寒日当天播出的一档40余分钟的谈话类节目。基金经理在节目中换下正装,回归平常人生活,与主播们侃侃而谈生活中的故事,在聊家常中科普行业研究的方法,让人感到平和、亲切。

南方基金则做了一组名为《非遗+二十节气》的海报,把春分、谷雨等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一种非遗工艺,再从节气与非遗制作工艺中提炼出与投资相通的理念,足可见制作者的匠心和文化功底。

热议、热梗、热词、热播影视剧

热议、热梗、热词、热播影视剧,只要带热字的,都是作品传播最好的引爆点。似曾相识的场景,似曾相识的对话,似曾相识的情节,都能够吸引投资者足够的注意力。

比如华福证券的短视频《情深深、债重重》,借用的是琼瑶经典热剧《情深深雨濛濛》里的人物形象和桥段,拍摄了一段情景剧,宣传高利贷的危害。兴业证券《全面注册制之剧场往事》借用的是电影《夏洛特烦恼》里,耳背的大爷“马什么梅”这个梗,用不断重复,反复强调注册制的概念。

德邦基金短视频《十万个基金梗》,则直接用梗说事,非常的“抖音”,节奏快,内容轻,身段低,这次展播的作品,从基民当中最热的梗“四代长老”切入,直面基金亏损,不惜放下机构身段,与基民共情。

借景

导入一些常见的场景,公众熟悉的职业身份来进行投教作品创作,也是常用的方式。比如场景识别度最高的问诊、手术、庭审、公安探案、电视新闻、运动会……以及大家最关心的相亲、选秀、游戏等场景,注入投教内容。

申万宏源的金融大富翁—基金定投系列的短视频,结合游戏与综艺的创意,如123木头人、眼疾手快、谁是幸运儿、一站到底等,趣味科普基金定投的相关知识,给投资者带来极强的互动感和体验感。

博时基金的《基民新闻联播》,则是借用了电视新闻中的场景元素,比如博时电视台、主播播报、现场连线、记者采访等形式,以及电视新闻的包装:人名条、标题条、VCR框等等,来讲述基民故事,解答基民困惑。

3.受众分层:精细化趋势明显

投教受众在年龄、专业、认知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投教作品必须精准服务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创作之初就能做好定位,根据投资者群体特点分类分层,并在传播阶段有针对性的推送。

根据我们的统计,投教作品对于受众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非投资者)——针对青少年财商系列、青少年金融素养系列财商课的投教内容,包括儿童财商、中学生财商、大学生财商专门的课程、书籍;

中青年(投资者)——多元化、专业性、易获取的作品;

中老年(投资者)——加强风险警示教育,提高识别非法证券活动能力的作品;

金融机构可以做到针对不同年龄提供不同的作品,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的财商教育,近些年来机构纷纷在这方面发力,生产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

针对专业投资者、非专业投资者,紧密跟踪他们投资旅程各阶段特点,提供不同的投教作品。比如,海通证券投教基地在投教作品难易等级上,分为基础学院、进阶学院、高等学院。

个人需求:

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个人经历的投资者,兴趣爱好不一样,个人需求不同。有人喜欢短线交易,有人喜欢长线持有;有人喜欢左侧,有人喜欢右侧,有人喜欢研究宏观经济和策略,有人喜欢观察公司与行业;有证券投资者,有基民,还有期货交易者……要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作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期货行业的投教作品创作,有着证券和基金行业不同的特点,首先,在投资者的界定上存在差别,期货市场上风险管理型的客户,用期货作为风险对冲的工具,这部分客户期货公司会将其界定为投资者;短线交易、日内交易的客户,期货公司将他们界定为交易者。对于交易者的教育,更加倾向于做风险方面的揭示,投资者教育则倾向于基础知识。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地理位置:

受众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都可能影响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也要确保作品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是适当的。

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资金量:

根据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将适当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适合的投资者。投教作品内容也应该做类似的划分。

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的投教作品,虽然小众,但投教作品也有所覆盖。比如,关注听障人士等特殊投资者的需求,天风证券结合市场上残障人士理财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被骗案例,在“全国助残日”期间,邀请专业的手语老师参与录制,制作推出“手语版”宣传片。

总之,因为受众的千差万别,传播平台的多种多样,投教作品丰富多彩,机构在创作中做了分类和定位,投资者在各个平台上只需关键词和搜索键,就能到相关的投教内容。然而,项目组对投资者的调研发现,投资者仍然很难在浩如烟海的投教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符合自己偏好的作品,仍处于一种开盲盒的状态,某一个平台不可能满足所有投资者的需求和口味,投教作品缺少一个专业化的、分门别类、细分精准的统一平台。

4.作品样态——技术进步推动样态创新

如今,投教作品的样态已经非常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作、创新工具的不断推出,新的样态也在不断尝试和开发当中。从过去以图文和音频为主的投教作品样态,逐渐形成图文、音频、视频三足鼎立的态势。创作者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平台载体,不同的受众,选择最合适的作品样态进行表达:

图文——文字、长图仍是投教作品最主要的样态,图文形式有生产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在常规的投教内容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是最容易做到日更节奏的形式。专业化的、有深度的投教内容最适合图文的表达方式,而一些知识、概念,更适合用漫画的表达方式。

海报——因为字数的限制,并不适合表达很复杂的知识和概念,多用于传达一种理念。但是,海报是展示创作者功力最直观的方式。美观度、设计感、创意、创作者的匠心,一张海报就能一览无余。

直播——直播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投教作品样态,很多机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直播时段,固定的主播,在投资者当中形成收视习惯。而每年的515、818等特殊时间节点,直播会更加集中。直播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与投资者互动,机构充分利用直播的优势,安排各种提问答疑,并通过抽奖等形式提高用户活跃度。如今的直播已经摒弃了以往枯燥、单向输出的传统讲课模式,而是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金融知识、市场点评,主播通过段子、唱歌等方式,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专业财经知识解构得更加通俗易懂。

音频——音频类的投教作品,并不在我们征集的范围内,但是不可否认,音频投教作品,受场景的限制少,可以解放双眼,因此受众也非常广泛。访谈、广播剧、有声书籍、课程……表达形式也非常多样,更有一些适合上海听众的沪语版投教作品,音频作品是投教作品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短视频——短视频是投教作品最受欢迎的方式,种类也最丰富。动漫、情景剧、访谈、脱口秀,是四种应用最多的短视频形式。微电影、MTV、歌舞、沙画、木偶剧……也是我们征集作品中常见的形式。近些年来,虽然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在不断降低,但是“大制作”的短视频越来越多。各类投教动画大赛、短视频大赛风生水起,机构的制作水准水涨船高。几年前那些主流的投教短视频表现形式,比如单纯的没有任何设计感的播报、简单的格式化的动漫、拍摄粗糙的情景剧等等,已经很难拿得上台面。

实物作品——实物作品适用于线下。比如,适用于线下分发的宣传册、宣传页之类的纸质印刷品,笔、扇子、文化衫等创意投教产品,针对小学生的绘本、漫画书等等。

5.存在问题:

投教作品生产由金融机构里的专业人士完成,是典型的PGC精英生产模式,和各个流量平台UGC生产方式是不同的。PGC生产模式有导向正确、制作精良、颜值高、品相高、专业度精准的特点,但是也存在PGC的劣势,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1.生产方式自上而下,如何做到共情?

2.外在形式上的通俗,能否代表内容的通俗?

3.作品中专业干货过于密集,如何稀释?

4.如何解决投教作品扎堆、雷同、重复生产的问题?

5.投教作品虽然以“投教”为目的,但是,我们该不该以高高在上的教育心态去创作呢?投资者喜不喜欢被教育?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投资者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的路径选择上,仍没有形成到各个专业投教平台的习惯。

在此抛砖引玉,只抛出一些问题,期待各位同仁一起努力实践,并积极献言献策,分享成功经验,不断去完善作品的内容体验感和创作、传播生态,更好的体现人民性。

 

四、投教作品的传播和推广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兴起,投教作品有了更多新的覆盖面和可能性,投教作品的传播和推广也更加多元化,业已形成以各大投教基地的网站、会员单位的官方网站、公众号、视频号、主流媒体为主要发布渠道,以流量平台为突破点,以朋友圈、交流群等私域流量为补充的立体传播网。

1.线上平台为投教作品传播主阵地

线上平台为投教作品传播主阵地。金融机构普遍建立起了投教内容传播全媒体矩阵。覆盖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B站、知乎、雪球、官网等10大线上媒体平台+提示短信的格局做定期投送。

以证券行业为例,2022年,上海证券行业通过官方网站推送发布近1.53万篇;手机App推送发布近1.08万篇;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近2.5万篇;微信视频号推送发布3704篇;微博推送发布1631篇;短信推送发布近4.62亿条;自媒体直播2827次;投教宣传受众人数近1476万人次。

2.传媒渠道投放为投教作品发表的重要方式

传媒渠道投放仍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022年,上海证券行业通过媒体渠道发表投教类文章近2315篇,通过报刊发表近78篇,制播专题节目近274集。与具有高传播力的平台合作,也是一种趋势。比如,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与蚂蚁集团投教基地联合推出《金融支道》投教特辑,

与第一财经合作制作并播出了总共9季63期的投教节目《基金时间》。《基金时间》自开播以来,电视、抖音、直播间等各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超1200万,已经成为一个精品投教节目。

3.投教基地为投教作品展示的垂直平台

投教基地是投资者的“出发站”和“加油站”。投教基地作为投教作品展示的垂直平台,拥有投教作品的垂直受众。上海地区目前拥有上交所投教基地、中国证券博物馆投教基地、国泰君安证券投教基地、海通证券投教基地、申万宏源证券投教基地、湘财证券投教基地等实体国家级投教基地;以及上交所互联网投教基地、上海期货交易所投教基地、中金所期货期权学院、东方证券投教基地、国金证券投教基地等国家级网上投教基地,另外,还有第一财经云投教等13家省级投教基地。

网上投教基地以各类投教作品的分类展示为主。实体投教基地的功能包括实物展出、知识互动、游戏体验、参观宣讲活动等等,投教作品的展示仅为其中的一部分。实体投教基地全年向公众开放,比如,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申万宏源、湘财证券四家券商国家级实体投教基地,2022年全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时间达9000小时,接待社会公众数量3.7万人次。

4.线下宣传为投教作品传播的补充

组织线下活动的公益宣传,可以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形成最直接的互动。这也是投教作品传播的一种补充方式。

线下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进社区、进院校、进园区、进公司,组织专项的讲座,接待群众咨询。一种是搭建临时宣教点,选择人流较大的商场、交通枢纽,围出一个区域,摆下咨询台、展示板、宣传册,屏幕播放投教短视频,公益宣讲员做宣传介绍。这种面向不固定人群的宣传,内容多为防骗打非主题。线下交流一般伴以投教产品、投教实物的发放,投教实物其实也可以算作投教作品的一种。

近些年来,线下的投教活动有了更多的创新,比如,国信证券投教基地联合各地公安举办平安主题纳凉晚会,将投教融入歌舞、小品等表演中,投教基地依托知名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反诈嘉年华,帮助公众在沉浸式、互动性的趣味游戏中提升理性投资、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5.各类专项活动成为投教作品创作的动力源泉和集中传播的引力场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各类专项活动,已经成为投教宣传的规定动作,是投教作品创作的动力源泉和集中展播的引力场。

每到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防范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海证监局都会组织开展投教投保宣传活动以及作品和案例的征集。

自2018年第一届开始,由证监会投保局及投服中心主办的《股东来了》投资者权益知识竞赛,也是一年一度业内最知名的活动,另外,交易所、同业公会也会组织各类作品征集和集中宣教。比如,深交所的投教动漫大赛,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松林杯”投资者保护动画作品大赛。

近些年来,媒体作为投教投保联盟中的一员,借助自己的连接优势和宣传平台优势,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证券时报》“5·15 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优秀投教作品展播活动,第一财经《秒懂金融》投教作品征集、展播和评选活动……通过这些专项活动和评奖,激励更多机构去创作更好的作品,发挥更多的创意,提升了沪上金融机构整体的投教作品质量,提升了投教作品的传播效率。

五、投教作品创作的未来趋势

1.作品的栏目化、品牌化趋势

当下,投教作品栏目化的趋势方兴未艾,投教系列专题层出不穷。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选展的专题系列有32类,占所有作品展示比例的15.2%。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创立了长期的品牌投教栏目、品牌投教形象。

比如,申万宏源“金融名侦探”IP化的情景剧,国元证券针对基金投资者的投基派,针对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派和研究员AB君等,都在进行IP化的探索。投教作品的栏目化、品牌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为推动投教栏目的IP化,今年,《秒懂金融》特别设立了最佳投教主播奖和最佳投教栏目奖,推动作品的栏目化、品牌化趋势。

IP化不仅仅是一个识别度高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情感依托的陪伴体。一方面来自于时间的持久性,一方面来自于内容的感染力,同时,也需要刻意的、有计划、持续的去经营。

金融机构与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专业的传播平台相结合,共创品牌栏目、品牌形象,动画片、影视剧、对话节目、真人秀等等,是投教栏目品牌化的一个必由之路。比如,中小投服与央视、芒果台合作的《股东来了》、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与第一财经合作的《基金时间》,已经具备了这一要素和影响力。

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品牌化的投教栏目,甚至会出现影响几代投资者的好作品。

2.受众的年轻化趋势

投资者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深交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10年来,新入市投资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2012年新入市投资者平均年龄约36岁,2017年31.2岁,2019年30.9岁,2020新入市投资者平均年龄降到了30.4岁。同时,中国基金图鉴的数据表明,“基民”中60%的人是18-34岁的投资者。

虽然年轻人投资意识正快速觉醒,但全面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成长于信息泛滥时代的90、00后,对投教作品的口味更为挑剔。调研发现,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是他们获取投资信息的常用渠道,偏好跟从“UP主”和“大V专家”进行投资。第一财经旗下Yiwealth(应财智云)发布的《2023年度Z世代投教内容需求洞察报告》显示,真人IP、直播、情景剧最受年轻人欢迎。

投教作品的年轻化、网络化趋势非常明显,从我们收到的作品来看,年轻化、网络化的作品占据绝大多数,也包括了很多竖版的“抖音格式”。以抖音为例,截至2023年4月底,券商、基金机构的入驻率分别达到56%、64%。一些机构已经拥有塑造真人IP的创作意识。

另外,为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投教机构另出奇招,创造出更多的表达方式,沉浸式投教成为另一大趋势。比如,游园会一样的投教园地;装置类的投教作品,模拟投资游戏、互动游戏、答题游戏;以及棋牌类的投教作品、桌游等等。

3.手段的AI化趋势

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正以我们未曾预见的方式重塑社会,也将给未来投教作品的生产和传播带来革命性影响。

生成式AI将极大地提高投教内容的生产效率,绘画、动漫、配音、PPT等制作,可以利用AI快速完成。AI时代,投教作品的个性化体验和场景化融合也将成为现实。一方面AI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投教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水平,通过学习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数据,AI可以为投教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另一方面,AI还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学习和交互方式,例如虚拟助手、智能问答系统等,可以使得投教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比如,申万宏源投教基地今年入驻百度希壤开放元宇宙世界,成为证券业首个元宇宙投教基地,相较于线下投教基地,在百度希壤开放元宇宙世界,用户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自主设定专属的3D数字化身,在基地入口处智能签到打卡,随时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互动,沉浸式学习。

本次活动所征集的作品中,利用AI创作的并不多。国泰基金选送的作品——《养老10000天》,从绘画、动画效果到配音,全部用AIGC完成。相信在下一届的征集活动中,会出现更多借助AIGC创作的精美作品。

以上是项目组对上海投教作品的观察报告,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基础性工作,期待大家继续一起努力,以公益为底色、专业化为本色,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继续陪伴投资者,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数据来源: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中登公司、wind数据等。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