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医疗器械板块表现活跃,截至午盘,微电生理涨超14%,山外山、海泰新光、迪瑞医疗、翔宇医疗等跟涨。
9月14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将进行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类)产品可自愿参加。具体产品范围包括:1.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下同)、粘弹剂。人工晶体耗材须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2.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带线锚钉、免打结锚钉、固定钉、固定板、修复用缝线、软组织重建物、骨类重建物(不包括应用于颅颌面产品)。
财信证券表示,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
中泰证券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带量采购政策预期迎来缓和,板块估值有望逐渐修复。短期而言,建议密切跟踪医疗反腐政策进展,看好业绩确定性高、安全属性好的院外龙头;长期而言,建议重点关注持续受益政策扶持的企业,以及疫后基本面逐渐修复、政策逐渐缓和、长期增长确定性高的体外诊断类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鼓励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一季度,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397.36%。
从心血管植入物到手术机器人,过去只能靠进口产品解决的疾病疗法,现在几乎都有了本土化的可替代方案。
尽管目前的关税问题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业内仍然期待看到骨科和介入心脏病等领域发生更多并购交易;重大的并购标的预计将逐步转向上市公司。
一方面大量国产医疗创新公司崛起,具备了生产与国外技术质量相当的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最新的关税战也令美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