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碧迪医疗浦东机场综保区分拨中心暨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上海)正式开业运作。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首个集自营医疗器械国际分拨中心、研发中心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进出口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
此次开业的碧迪医疗浦东机场综保区分拨中心是碧迪医疗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营医疗器械分拨中心,主营碧迪医疗集团下的巴德医疗全线产品。
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上海)设立3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涵盖机械、电子、化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目前拥有多个在研产品项目,覆盖介入和医疗两大业务板块。与此同时,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上海)还携手国内专业资源,开展创业营及加速营,引入斯坦福Biodesign等国际前沿创新理论体系,积极转化优秀医疗创新项目,与优秀医学院共同研究前沿科技课题,为本土创新及外部合作注入新动能。
为了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入运作,保税区管理局充分发挥“管理局+职能部门+开发主体”的三位一体服务机制作用,以联席会议的方式会诊业务堵点难点,为企业按需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为项目定制化装修改造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紧急类事项“当天办”跨部门协调机制,协助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各项便利化支持措施落地。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企业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实现“申报即筹备、领证即投产”的审批服务效能突破,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注入加速度。
作为链接全球的空铁一体化及区港一体化门户枢纽,在浦东机场综保区内,随着功能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链进一步加固延伸,业态更趋丰富,东松医疗分拨中心、康蒂思分拨中心、西门子诊断设备分拨中心等一批具有典型性、标杆性的项目纷纷落地运作,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一季度,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397.36%。
未来,浦东机场综保区将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创新优势,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集聚和快速发展,助力保税区域成为医疗器械产业的目标市场“消费地”、创新研发“策源地”和产品制造“输出地”。
一方面大量国产医疗创新公司崛起,具备了生产与国外技术质量相当的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最新的关税战也令美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提升。
美归根到底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无论利用何种技术手段,医美机构都不能成为“容貌焦虑贩卖者”,而应积极帮助求美者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孟华婷称,3个自贸试验区不断推动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提高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大型医疗公司。随着美国上市医疗企业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
当前正处于FDA内部动荡,审核周期显著延长的特殊时期,叠加中美关税带来的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的获批展示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在全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