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9月17日举行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8月经济数据利好下,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他不认同中国已陷入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式衰退,中国仍有不少积极因素和充足政策空间可以避免“日本化”。
邢自强表示,8月中国经济数据是利好因素,显示出尽管前期有经济下行压力,现在似乎有一些企稳逐渐回升的迹象。在消费层面,面对面的出行类消费保持了很强的恢复势头,特别是外出旅行和餐饮是亮点。工业部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去库存后,很多制造业产能库存相对处于低位,叠加地方债发行加速等政策支持,需求端一旦企稳,由于库存水平相对偏低,会出现一波去库存暂时结束,甚至出现小幅再库存的局面,对短期工业生产产生支撑。
展望9月、10月,邢自强认为,在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基础上,或许还能有一些持续增长,四季度的经济情况看起来会略好于三季度,增速有所回升。原因也包括二、三季度环比增速明显低于目标,也明显低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对今年二季度后中国经济恢复相对疲软,已陷入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式衰退的观点,邢自强并不认同。他指出,中国与日本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仍有不少积极因素和充足政策空间可避免“日本化”。
邢自强列举说,首先,中国的潜在增长空间更大。当前中国人均收入约为12700美元,是美国的17%,还有巨大的追赶型增长空间,生产率还可提升。相比之下,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已不具备这样的空间,1990年人均收入为28400美元,甚至高于当时的美国4000多美元,它再进行追赶型增长,提升生产率的空间就比较窄。
第二,在本轮出现房地产去杠杆引发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前,中国资产价格整体涨幅仍小于日本。邢自强说,在资产泡沫破灭前,日本企业部门利用杠杆大量购买土地、房产,全球土地价值相当于GDP的560%。1989年东京证交所股票市值相当于GDP的142%。中国在本轮出现去杠杆前,房地产资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涨幅都较小。目前,房地产价值相当于中国GDP的约260%,股票市值约占GDP的67%,都小于日本。
第三,中国政府的政策空间较大,特别是中央政府和货币当局有比较协调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步宽松的空间。中国中央政府的财政非常健康,债务率只占GDP的20%。邢自强说,15年前,中国政府债务和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相当,今天美国政府债务率接近100%,中国还是20%。走出疫情后,中国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以降息降准鼓励放贷,但财政政策在上半年引而不发。按照邢自强所在机构的计算,中国广义财政政策上半年出现4个百分点的收缩。他指出,如果财政政策真正加大推进节奏,会是影响到经济和通胀的关键因素。
(邢自强系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实现的。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轻而易举,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去年,日本名义GDP规模屈居德国之后,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