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擘画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方面。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的是,《建议》并未提出明确的经济增速目标,而是要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新增了“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等表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曾参与“九五”至“十四五”六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他撰文指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头等大事。虽然中国存在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但也拥有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便捷的基础设施、潜在的庞大市场、众多的经营主体等增长条件,因此“十五五”时期,中国有条件实现略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十四五”实际的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建议》没有提出下个五年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以GDP论英雄。
“不提量化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王青强调,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十五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5%至5.0%左右。这一方面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处于中高速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宏观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达到综合平衡,为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较为充裕的政策空间。
《建议》还提出,在“十五五”时期的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虽然目前关于“中等发达国家”缺乏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值为2万美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3445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的“2万美元”门槛显然仍有较大距离。
“十五五”发展目标需要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虽然2035年远景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期许已经暗含了对经济增速的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人均GDP将在现有基础上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届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大幅跃升。这也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保持适当速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也认为,到2035年,中国需完成从人均GDP1.3万美元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跨越。未来十年,中国仍需努力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这一阶段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攀升,产业结构、社会形态、治理能力也会发生系统性重构。
中银研究院在《“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研究》中采用生产函数法和改进的收敛法分别测算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预计在基准情形下,“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区间为4.5%~5.3%, 在乐观情形下则可提高到5.1%~5.8%。
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能
如何实现《建议》中提出的“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际效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五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冲击、贸易摩擦等多重冲击,中国经济在维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也显著提升,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底气更足、认识更充分、经验更丰富。尽管“十五五”期间中国或面临老龄化、人口总量下降等内部挑战,但这些因素相对具有可预测性,通过系列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可有助于提高潜在经济增速。
《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表示,改革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动力,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抓手。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为“十五五”主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制度创新打通发展堵点、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
中共中央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其中也提到了很多中国经济蕴含的新机遇。
《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介绍,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而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郑栅洁介绍,《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投资上,未来5年,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是一个发力点,这当中也会涌现出不少新机遇。比如,“十五五”期间国家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