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发布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以撬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0月8日举行的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在发布上述母基金的同时,还有包括武岳峰仟朗二期半导体基金、中保常投龙城智电汽车产业基金,高瓴QFLP基金等12个基金项目签约,签约规模超253亿元。其中,QFLP外资基金4个,总规模超2亿美元。这些基金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
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常州,今年将实现GDP过万亿。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的最强“增长极”。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4042.2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个百分点。
1~8月,常州新能源出口势头强劲,“新三样”产品出口216.1亿元,增长17.1%,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分别增长63.1%和106倍。
在“发电—储能—输送—应用”这一闭环产业链条形成之后,常州又聚焦新能源产业,开始开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全要素招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在巩固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优势产业基础上,常州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围绕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新一代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重点领域,加强产业研究,编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招商名录、招引指南和政策汇编,发布“常州市新能源之都招引热线”。同时,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招商季”活动,突出全要素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人才招商、资本招商、乡贤招商、以商引商联动。
今年1~8月,常州新能源产业已落户项目2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新能源储备项目199个,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6个。
洽谈会开幕式上,有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310亿元。
2024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以36.69%的毛利率位列第一,成为该公司“最有赚头”的产品,也是毛利率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2021年至2024年,宁德时代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较第二名高出23.3个百分点。
价格战下,宁德时代营收近十年来首次下滑。
从大型电站到智能终端,人工智能(AI)正推动能源管理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不过,AI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与电力供应稳定性之间的矛盾、AI高能耗现状与绿色转型目标之间的冲突,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文件中被提及,对于等待多年、经历了原材料价格暴涨后回落的回收行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