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社会救助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宋其超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困难群众救助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将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好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和专项社会救助的资金需求,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地落实。
宋其超表示,在提升救助效能方面,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配合同级民政等部门,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分层分类细化每一项救助政策的救助条件、标准和范围,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标准合理、水平适度。
此外,还要确保资金安全。宋其超强调,要加强财会监督,严格规范救助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和评价,对救助资金实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严肃整治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资金安全。
第一财经记者提问
社会救助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2018-2022年,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基本生活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07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7325亿元,占比大约是68%。此外,各级财政还安排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
财政部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指导地方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实际救助水平。2018-2022年,全国农村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227元提高到了345元,城市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402元提高到了545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和7.9%。
在严监管方面,2022年针对审计等发现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在全面深入开展审计整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今年,再次将社会救助资金纳入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范围,保持常态化的严监管态势。
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4.3%。
中方希望加方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中加经贸关系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限制措施。
对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没有气缸容量(排气量)的超豪华小汽车仅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我国拟立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印花税178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68亿元,同比增长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