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或许比手段更重要。有趣的是,各界对明年的经济展望似乎比过往来得早,无论市场还是政府。更为罕见的是,在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近期中央增发国债并上调赤字。焦点或都指向明年的经济。
一、经济目标:是高是低?
1999年、2000年增发国债的经验表明,经济目标完成压力不大时追加预算,往往体现政策加码的决心,也预示下一年GDP目标有望保持稳定,难有明显下调。近期中央增发国债并上调赤字为2000年以来首次,且幅度明显高于历史。
当前价格低迷的原因并非潜在增速的长期趋势下行,而是短期的负产出缺口,即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及实际增速低于潜在水平。根据历史趋势以及劳动力、资本等拟合,2024年我国潜在增速或接近5%左右。若能趋向该值,价格自然也能转正。
二、经济目标:如何实现?
初步预测,明年若GDP要实现4.5%的目标,则基建增速或由今年的8%左右放缓至6.5%;但GDP若要实现5%,则基建需达10.5%的高位。结构上看,更优化的路径是地产、消费等内生动能企稳回升,而非仅靠基建。唯有如此优化,微观主体信心才会实质性改善。
节奏上看,明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或为年内低点,从而引致政策前置发力。GDP平减指数增速一季度有望转正,名义GDP中枢或将在波动中有所抬升。
三、基本结论
一是为数不多的事实来看,增发国债与上调赤字预示明年较为积极的经济目标和政策加码的决心。当前价格低迷的原因并非潜在增速的长期趋势下行,而是短期的负产出缺口,即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及实际增速低于潜在水平;二是总量来看,实际经济增速若趋向潜在水平,价格自然也能转正。但结构上看,更为优化的路径是地产、消费等内生动能企稳回升,而非仅靠基建政策刺激。唯有如此优化,微观主体信心和市场风险偏好才会实质性地改善;三是展望明年,趋向5.0%左右的GDP目标将更接近潜在增速。在此基础上,整体价格有望摆脱负增长。中央更主动加杠杆打开了明年经济的想象空间,名义GDP中枢或将在波动中有所抬升。当然,化解地产风险依然是关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无论货币政策规则还是财政政策规则,目前对“GDP量”的权重都超过了对“价”的权重,价格的权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线路建成后,城际动车将直达前海和宝安中心,连通广州、东莞、深圳。
到2027年,苹果在折叠终端从硬件到软件将会有新突破,预计届时折叠屏手机行业才会比较明朗。
科技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传统经济基本面,但最终将趋同于有效需求的持续性。
除了消费政策外,货币政策宽松仍然是一个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