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股权合作金额就超90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8日表示。
2023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8日在北京举行,394个项目集中亮相,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关键环节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袁野表示,国资委将以此次推介会为契机,更加注重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合作、共同发展,更加注重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合资合作,更加注重提升科技含量,不断推动健全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着力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利共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会上推介的项目呈现出三个新方向。一是项目紧盯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既有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影响带动能力的中央企业项目,也有聚焦“专精特新”,在产业配套上具有积极作用的民营优质项目。
二是项目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多方协同推动强链补链重大项目落地,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项目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可通过合资建设、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广泛开展合作,探索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透露,此次推介会集中了一批北京国企参加,涉及电子、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新基建、金融等行业,希望搭建起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的桥梁。下一步,北京市将推动各类社会资本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新赛道和融入副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在本场推介会上,“国企民企协同发展专区”正式上线,该专区通过集中披露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最新项目,与线下推介会形成合力,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优质项目的实时、高效对接。
北京产权交易所是国企民企资本融合、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的重要桥梁。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朱戈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约1800项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引入非公资本近7500亿元,一大批国企民企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现资本融合,并以此为带动,在多领域、多板块、多业态上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民营经济是推动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先后兴起了互联网、教育培训、网络直播、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风口。无论风口怎么切换,北京似乎永远处于C位。
通过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链主型企业成员发力,吸引更多领军、领先企业共同构架民营企业协作共研、产业协同、沟通交流的合作平台,助力民营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创成果转化
会议强调,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多家国有大行相继宣布一揽子服务方案和支持民企的重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