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0月,全球资本市场整体出现逐步的回暖态势,其中,地产、股市、诺贝尔经济学奖、人口等成为了讨论的关键词。我国接下来的主要经济增长将会是哪个方面?对我国未来的经济态势有哪些期盼?一财号专家对各领域的后续发展也纷纷做出解析。
在综合了读者热度、内容专业度、视角独特度、解读深度、投资者关注度等多个维度后,我们评选出10月一财号V榜单的优质文章,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关注的热点话题。(点击文章标题或大V姓名可阅读全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已经成为现实。随着全社会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与老龄化相关的服务产业将快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诸多投资机会。如医疗康养、休闲旅游、AI、机器人等,同时会推进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转向消费。同时,社会保障费用将大幅上升,原先已经存在的养老金缺口将变得更大,如何在居民部门偿债率较高的背景下,降低居民的负债或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目前所面对的诸多问题都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者是在mRNA疫苗的研究上面有着开创性贡献的考里科和韦斯曼教授。他们的研究令人工合成的mRNA得以安全地注射到人类细胞内,极大地革新了疫苗的研发,为全世界人民抗击新冠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面对,但是也有很多确定性机遇和挑战需要认真把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确定性因素,是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人工智能和三维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前夜的重大机遇;而最确定的长期挑战,则是由人口老龄化、出口受阻、投资过剩、消费不足所造成的长期总需求不足。无论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把握确定的历史机遇,化解确定性的长期挑战,都需要经济政策的深度转型。
4、为了经济的发展后劲,中国在战略上应从出口促进转向进口促进|把脉中国经济
要真正转向以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战略,我们实际上要将出口促进战略转向进口促进战略。其意义在于,一个早期成功依赖出口促进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的经济体,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促进战略来实现更高阶段和更高福利水平的经济发展,如能转向进口替代战略,不仅有助于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长期维持的不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从而也会拉动国内服务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当前与未来的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涉及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切换、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就业稳定等诸多方面。为更大力度的资源倾斜与体制创新来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者提出了尽快出台《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进一步降低续贷环节的高成本等建议。
近年来,A股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经常性地同涨同跌(即股汇共振)。然而,9月中旬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A股走势却依然低迷。作者认为近期的“股汇共振”失灵有三大启示:一是关注外资日益上升的境内金融影响力;二是正视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利与弊;三是重视金融市场开放的趋利避害。
7、中国有4亿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但9亿中低收入阶层更值得关注
现阶段我国经济有两大新增长潜能:一是横向需求空间,就是缩小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在终端需求结构上的差距;二是纵向升级动能,是指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拓展经济的上行空间。如何挖掘这些新增长潜能?认为应该启动短期稳增长、中长期增强发展动能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需求侧改革方面,重点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三个平等”。供给侧改革方面,重点是认可、保护和弘扬企业家才能。
8、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示:为什么女性收入低于男性?
张晓泉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教授
202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依然是充满了话题性。Goldin的获奖同时打破了两层玻璃天花板:她是历史上第1位单独获得这一荣誉的女性,她获奖的研究是女性第1次直接成为获奖的主题。Goldin研究的领域,是一直以来都备具争议的性别议题——男女收入差距。
总的来说,Goldin的研究包括四个层面:
1)从历史上看,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发生了重大变化,Goldin的研究有助于增加我们对潜在因素的理解,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如何发挥作用。
2)强调了避孕药在让女性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方面的作用。
3)尽管获得领导职位的女性人数有所增加,但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这在为人父母期间尤其明显。
4)工作场所、组织制度如何影响性别差异。
9、高质量发展需解放思想,充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把脉中国经济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为了有效地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复苏、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举措都在加快推进。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谨慎消费、谨慎投资、缺乏信心的现象似乎仍不能说得到了根本的缓解。
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复苏的困难,但同时也要看到结构调整的机遇。在重视制造业的同时,要摒弃提升制造业比重的惯性思维,看到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新趋势,看到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看到服务业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为尽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年初以来宏观政策积极举措,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持续逆周期调节,整体上显现了扩张性基本特征。为持续有效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健康恢复,财政政策仍将发挥十分关键的积极作用。
未来五至十年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命运的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历史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适当提高中央政府杠杆水平,合理增加中央财政负债,将增量债务用到最重要、最关键的领域,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极其重要且亟待实施的战略举措。
李强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组合拳”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看,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较2024年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