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本次会议有哪些政策要点,着重关注支持哪些行业?看一财大V如何解读。
2025 年 4 月,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欧盟、越南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最高 46% 关税,声称所谓 "对等关税",此举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引发全球产业链震荡。美国所谓“对等关税 ” 后续还会带来哪些影响?一财号大V为你解读。
本周大V观点聚焦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行情的独立性。 宏观层面,大V提示需警惕美国降息节奏对国内货币政策与汇率市场的传导效应,可以预留政策缓冲空间。市场策略方面,大V指出A股市场已形成独立行情逻辑,建议关注内需主导的消费、基建板块。在消费领域,部分大V认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已缓解居民资产负债表压力。另有大V预判,消费有望从顺周期变量转变为逆周期变量,白酒、医美等板块处在低估值区间。
本周一财大V聚焦解读两会后政策发力方向与市场新动能。热议集中在消费提振、民生改革与科技产业布局等方面。 具体来看,多位大V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的促消费政策加码,CPI目标从3%下调至2%引发深度解读,有大V分析认为此举意在激活内需。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被一些大V视为超预期举措,有望优化收入结构,增强消费信心。大V对科技领域关注度显著提升,长期资本赋能硬科技成为共识。在发展未来产业的方面,有大V认为或可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加速AI、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落地。“AI+消费”被大V多次提及,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AI医疗与教育等应用方向亦或成新增长点。 📊宏观慧眼 ———— 李迅雷(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过去CPI设定为3%是控制目标,现在2%是我们要奋斗的目标,意义是不一样的。要让物价合理回升,那就应该要扩内需、促消费。所以今年的在促消费方面的力度会比较大。 解运亮(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一项超预期的改革举措,即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是利好,有利于形成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从根本上提振消费。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AI+消费”是未来拉动消费的重要方面。人形机器人是“AI+消费”较好的应用场景。 📈市场点金 ———— 齐晓飞(中国人保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管): 全球经验显示,原始创新等基础性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长期资本具有天然契合性,更有利于赋能科技产业发展,促进AI+、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产业生态新变化。 🌐海外观察 ————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目前来看,美国多变且相互矛盾的政策使得美元难以显著走强。我认为美元将进入一个走弱阶段。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大V新锐观点
以专业视角解析会议精神、解读政府报告、展望经济发展脉络。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呈现。
📊宏观慧眼 ———— 芦哲(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可能需要尽快推出服务消费补贴作为国内消费增长的支撑。补贴服务消费的两个经济意义:一是服务消费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二是商品消费补贴更多进入工业和投资部门,服务消费补贴更多进入居民部门,更有助于激活经济循环。 📈市场点金 ———— 黄凡(宁波银行私人银行部原总经理): 近年来,高股息资产表现显著跑赢市场,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在于:(1)高成长机会的稀缺性;(2)利率下行推升股息资产性价比。 🔋科技新语 ———— 赵建(西京研究院院长): 如果没有DeepSeek的出现,那我们距离大模型应用的平民化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可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工程改造,甚至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工业革命。 🌐海外观察 ————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未来特朗普政府在政策工具上或仍以关税和补贴为主,在产业方向上可能加大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支持力度。中国要高度重视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长期性,制定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长期策略,可从供给和需求两大方面进行应对。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大V新锐观点
官方账号。每周邀请大V为你解读最新、最热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