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GE医疗中国第三家“创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揭幕,是GE医疗至今为止在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创新实体,拥有100多位研发专家,未来将聚焦数字化创新。
据介绍,首批入驻GE医疗上海“创中心”的4家数字科技初创公司分别为瑞龙诺赋(腹腔手术机器人)、锦瑟医疗(扩展现实技术,虚拟现实环境交互)、度影医疗(超声领域AI技术)、医准医疗(AI影像辅助诊断)。4家公司面向的是前沿医疗领域,其中腹腔手术机器人和超声领域的AI技术都是目前行业正在探索的新兴赛道。此前,美敦力也投资了一家本土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术锐;强生公司的手术机器人系统Ottava也将于明年下半年向美国FDA递交临床申请。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兼CEO张轶昊当天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创新一定是融合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和医生以及数字科技企业一起合作,推动‘数实融合’。我们初步设定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里,实现200个中国本土研发的医疗产品上市,这意味着创新的速度至少要比过去十年快一倍。”
GE医疗上海“创中心”的设立正处于跨国医疗巨头加速本土化的浪潮。近期,多家医疗巨头都在中国建立本土化工厂,希望加速中国从研发到生产的进程。
张轶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GE医疗与国药建立的一家合作公司也即将落地生产。
①《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发布;②蔡崇信: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③谷歌引入AI反诈系统:利用语言模型分析潜在恶意网站。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们当下生活在其中的这个计算世界,完全建立在数据压缩算法之上。”
专家建议需重视既懂产业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国产AI大模型“AI孙悟空”亮相大阪世博会;字节跳动正计划推出自家的AI智能眼镜;贝瑞基因GENOisi™智能体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