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竞价的环节已经全部结束,四天的时间里一共是对168种药品进行了谈判和竞价,包括148场独家药品谈判和20场非独家药品竞价,这是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历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谈判品种最多的一次。
虽然现场谈判已经结束,但是相关的结果还需要正式确认后才能对外公布。今年的谈判现场情况如何,规则方面和之前相比又发生了哪些改变?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包括国产创新药在内的一批新药好药谈判成功,覆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等治疗领域。我手上拿的这个信封就是针对每一个药品,医保局通过测算得出的支付底价,只有在谈判中,组长有权利打开这个信封,和谈判专家们一起去根据这个价格和企业进行磋商会谈。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们今年已经是连续第6年在现场全程关注国家医保局药品谈判工作,作为谈判,我们感觉到虽然信封里价格依然是双方能否谈成的基础,但是这个价格的确定越来越能体现国家医保局综合考虑患者的负担、保基本的定位、药品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创新的支持等因素,科学测算得出的一个合理的“底价”,而不是为了单纯降价而制定的一个“低价”。特别是在创新药的续约上,新的机制对临床使用量较大的创新药企业给予了更大的议价空间,允许他们以相对较小的价格降幅继续与医保续约。我们在现场观察,很多创新企业也是借助这一通道,在今年的医保目录谈判中,以更小的降幅保留在医保药品目录当中,能够保证患者的用药持续性以及惠及更多的患者。企业的负责人在谈判过程中也是表示感受到了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对于创新的支持。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们这几天和谈判企业,特别是有不少多年参加谈判的企业的交流中就发现,大家对谈判这个机制的评价是“流程更清晰,结果可预期”,这一方面是由于在谈判之前多轮的沟通,国家医保局对于制定支付标准的考虑因素,和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过去5年连续的谈判当中,不少治疗领域的药品空白得到了填补,通过谈判竞价纳入了358个药品,目前医保药品目录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治疗领域,这样在今年的谈判当中,各个治疗领域的新上市的药品几乎都能在目录当中明确找到对标药品,这样他们对于产品的价格区间也有更清晰认识。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今年现场谈判工作已经全部结束,12月左右将正式公布目录调整的所有结果,明年1月1日落地实施。
截至4月26日,A股医院板块已披露2024年业绩的12家公司中,就有6家出现亏损。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决定成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生育保险专业委员会。
根据文件规定,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的药品都必须追溯码全覆盖,这意味着,明年起,对那些没有追溯码的药品,建议您像看待外星生物一样仔细观赏,但敬而远之。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已启动相关的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倒卖回流药,第一批药品追溯码线索已经发往全国。
去年全国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其中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