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五月天经纪公司否认假唱,听法律界人士如何分析

第一财经 2023-12-04 17:58:44 听新闻

作者:揭书宜 ▪ 乐琰    责编:胡军华

今年演唱会市场火爆,歌手的演出场次同比翻倍增加,于是不断出现黄牛问题、梁静茹柱子票官司等,这些也都折射出演出市场的乱象。

日前,五月天演唱会被指部分歌曲存在假唱的风波冲上热搜,有一位博主通过软件测试了五月天一场演唱会的所有歌曲,并指出其中部分歌曲存在假唱情况。

12月4日晚间,五月天所属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发布《严正声明》称,在巡演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网络上关于"五月天假唱"的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严重损害艺人形象。同时,该公司表示,正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今年演唱会市场火爆,歌手的演出场次同比翻倍增加,于是不断出现黄牛问题、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官司等,这些也都折射出演出市场的乱象。

对于该博主发布的视频,音乐制作人王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听多了确实觉得区别挺大。在业内,演唱会假唱并不多,无论是实力派歌手还是偶像。一些事先录制的节目倒是有假唱的,但大家也心照不宣。

作为业内人士,王丰和他周围的朋友其实并不太关心该事件。"五月天也不是什么技巧或者技术性乐队,或者音乐性特强的乐队,更像是一个情结性乐队,所以其实业内好像不是很关心这件事。我觉得如果有各种客观原因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当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好等。但也能理解歌迷的心情,毕竟付费去看演出了。"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财经评论员孟博表示,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以假唱欺骗观众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共关系专家黄涛认为,该事件需要以法律机构或者律师的权威说法为准,结合权责关系等决定。目前需要观察,等待权威调查或者结论。一般来说,演唱会是一种娱乐消费品,消费者购买门票。从社会和市场方面来看,如果五月天假唱被证实,他们可能会受到来自消费者、媒体的担忧和批评。此外,可能会面临来自唱片公司、演出主办方或相关机构的关注等,可能需要承担责任。但最终如何,需要观察当事人各方面的态度。

"根据最近的相关报道来看,如果假唱被曝光,会对部分明星演唱会行业造成不太满意的影响。从网络反馈看,最近有网友认为,假唱违背了演出的诚信原则,欺骗了部分观众的感情,降低了一些观众对演唱会行业的信任度。此外,假唱也会损害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还需要观察,等待权威调查或者认定,等待更多公开证据。从目前报道来看,假唱在演唱会行业中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出现一些案例,引发关注。例如,某歌手因假唱被观众举报并受到处罚,某歌手因假唱被曝光公开道歉等。艺人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案例都提醒着其他歌手和演出方,要实事求是,遵守诚信原则,提高演出质量,以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长期可持续发展。"黄涛分析。

对于该事件的进一步情况,第一财经记者就此拨打了五月天演唱会主办方电话并发了邮件询问此事,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回复。

五月天是否存在假唱,目前还未有定论,但有业界人士认为假唱风波也反映出演出市场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保证演出质量和观演效果,是主办方、艺人、演出承办方和票务平台等产业链者需要一起努力改进的。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37.84万家演出经纪相关企业。近十年,我国演出经纪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正增长态势。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演出经纪相关企业分别新增6.07万家、7.87万家、7.9万家,同比增长14.24%、29.61%、0.35%。截至目前,2023年我国演出经纪相关企业新增9.18万家,其中,前11月新增9.15万家,同比增长23.97%。从区域来看,北京现存4.97万家演出经纪相关企业,位居第一。广东、山东分别现存3.6万家、3.11万家演出经纪相关企业,位居前三。此后是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文内王丰为化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