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正视政策起而躬行的力量

第一财经 2023-12-05 22:42:39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对政策进行准确评估,不单要看其理出良善的初心,更要观其能否在现实中通畅无阻,政策和战略不仅要经受住坐而论道的斟酌,也需要承受起而躬行的检验,真正让良善的政策找到可行之途。

树欲静而风不止,金融领域的考验始终未曾歇息。

进入12月以来,新华社相继刊发对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专访,三人分别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如何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等问题给出了回答。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也于近日召开推进央企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聚焦信托公司等四个领域,坚决防范化解央企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等。

如果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中国金融业提出愿景、点明航向,那么央行等部门最近的政策部署和决策论证,则旨在将这些愿景和航向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战略。接下来,如何有效衔接好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真正将政策的行动逻辑和目标导向,顺应经济和市场运行逻辑的纹理,使之能在基层展业中形成激励约束兼容的共识机制和微观动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影响着政策有效性和市场信任。

政策在具体实施中的漏损一直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难题。一直以来人们将问题聚焦在基层不能深刻领会上,从而促使监管将重点放在压实具体执行部门的责任。

基层展业中出现“阳奉阴违”现象确实值得警惕,但一味强化上传下达的执行、以堵住政策执行层面的漏洞知易行难,因为要对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全流程布控,不是不可能,而是成本高到难以有效实施。

一直以来,基层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例,有时面临的是融资支持与风险防控相悖的两难。决策层与金融机构在目标上是有共识的,关键就是怎么支持。比如,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有可能不是不愿贷给有需要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找不到风险缓释策略来覆盖风险敞口,最近的25条提出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等,但损益责任分担机制,及不虞现象出现后的补偿机制等,都需明晰到基层展业的人员。否则政策贯彻执行的战略再好,要在微观上形成基层展业的行动逻辑并不容易。

又如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突出主责主业、突出改革深化和突出自我革命等“三突出”非常到位,这一政策愿景如何与市场的逻辑有效匹配,成为市场的行为共识和信念支撑,显然需要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同责共担、同向发力。

当前市场持续羸弱、破位走低等现象,警示的是如何将良善的政策落到实处。为此,要有效提高政策落地效应,实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等,首先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好落地执行的可行路径,及成本和责任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将政策执行贯彻到整个政策活动的生命周期。

而这需要政策制定时开放决策渠道,开拓基层人员参与的渠道,让基层的声音和利益诉求能融入决策机制。基层作为最终贯彻落实者,其正当利益诉求的满足与否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然,政策有效落地,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要尊重经济和市场规律,真正将政策的行动逻辑嵌入到经济和市场的运行逻辑中,尽可能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做好分内之事,不断拓宽市场的可行自由,护航市场的程序正义,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完善的防护型保障和透明性担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和指导市场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同时,若必须进行反周期操作,则必须要做好信用输出、责任分担和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对政策进行准确评估,不单要看其理出良善的初心,更要观其能否在现实中通畅无阻,政策和战略不仅要经受住坐而论道的斟酌,也需要承受起而躬行的检验,真正让良善的政策找到可行之途。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