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廉政系赢政通创始人、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竞争战略教研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商业文明正在经历演化,从“童年”向“成年”成长,越来越接近商业本质,这是必经之路,带来的阵痛期——也就是你我体感的“寒冬”——同样无可避免。
长期商业环境已悄然变化,企业家也必须随之进化,问题是,往何处去?
01
2023年,一个事实已经很明显:
只靠敢打敢拼就能杀出一条道路,堪称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企业赖以仰仗的“人口红利”和“后发红利”已不存在,且很难再回来。
相比于幸运的、拥有时代红利的上一代企业家,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必须得有“真本事”。
什么是真本事?这包含几个方面:
要能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企业因何而存在?”讲清楚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并非一个很虚的问题,关乎企业的目标,是一切的基础。
在清晰了目标之后,新一代企业家需要有能力,围绕目标组织资源,去实现这个目标。实际上,随着商业本质的贴近,资源的倾向正在发生变化,“靠运气”的故事会越来越少,“有本事”的人和资源会互相吸引,最终实现双向奔赴。
企业家必须意识到,要为众生创造价值。这既包括企业外部——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非进行欺骗;也包括企业内部——同样需要从人性出发,激发组织内部的每个人的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收益。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就是德鲁克定义的“合格的企业家”,这个称号看起来简单,但当下的中国并不多。在我看来,也就是任正非、马云等寥寥数个。
进化的方向,就是这些“少数派”。
02
“新一代企业家”的“新”指的是什么?它无关行业,无关年龄,无关企业发展阶段,首先只跟“创新”有关。
创新,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往往我们需要抛弃存量,才能去收获增量。
想做新一代企业家,就得清楚这一点。首先要反思的,就是不能抱残守缺,毕竟时代变了,如果仍然沉迷于热销的产品、原有的渠道、成功的商业模式,那么很可能会在一次次胜利中走向失败的终局。
“我没做错什么,最后却失败了。”这一点在很多企业的身上已经看到了,而在当下这个新旧交替、行业重整的大环境中,这种情况会更多。
新的管理方法、新的顾客需求、新的销售渠道——比如直播带货,作为企业家,必须得去了解,去理解,去察觉本质,去思考能否运用在自己的企业中,这是新的时代红利。
“新一代企业家”,我认为,还可以是“心一代企业家”。
随着商业本质的回归,企业家也必须向本质回归。什么是企业家,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将之矮化为“生意人”,企业家的“发心”很重要,他必须是正向的,需要为全社会,为行业,为消费者,为员工去承担责任,去创造价值。短期来看,这样的企业或许会很“傻”,但长远来看,这样的企业会最终胜出。
而继续想着以不正当手段挣钱的公司,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比所得大的多,因为社会将本能排斥这些,就像新陈代谢一样。
03
可以说,这是一个“使命召唤”的时代,是一个企业开始重新改变,重新认识自己对社会价值的时代。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一定会回归到以人为本——以每个人的发展为本,以每个人的美好生活为本。
这就意味着,企业家有了更重的使命和责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当下的企业家来说,想要进化为“新一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环境还在变化,谁都不能“未见先信”。
但你可以做好准备。
通过外部的审视,找到存在的价值,明了需承担的责任,明确未来的方向;通过内部的共识,找到并培养合适的人才,连接志同道合的资源。
过去一年,我推演并实践了一套战略价值增长模型,就是希望能以“局外人”的目光,找到合适的企业和企业家,并尝试以“内部系统”的方式嵌入组织,启发、引领、带动企业的进化。
能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的“新一代合作伙伴”,去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演进,这正是赢政通的发心,也是赢政通的创新。
谢长安表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可能产生积极反响。
第一财经联合Future Vision发布《中国企业ESG评级跃迁报告》。在MSCI ESG评级体系当中,中国企业呈现出崛起之势。
对于算力生态而言,一个通向数字世界的另外一条路,现已修通。
苏博科表示,中国整个医疗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这之前,中国是药品的接收国,各个企业都希望将自己的药品带到中国市场,但是今天,在药品领域,大量创新技术是在中国诞生的。
不少乡镇旅游商家正在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当地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