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程实:地缘的围墙 创新的阶梯︱实话世经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38:13 听新闻

作者:程实 ▪ 周烨    责编:任绍敏

在全球化放缓、区域化加深的背景下,创新与技术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遭遇了明显的滞后。回顾近几十年来的地缘政治事件,可以发现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自1975年以来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推动了各国对全球化可持续性的重新审视。

综合来看,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即时性冲击。测算显示地缘政治碎片化指数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对全球GDP的影响约为-0.4%,并在一至两年达到峰值。二是板块溢出效应。其中以美国—欧盟板块地缘政治因素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新兴经济体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则通常是外部冲击的被动接受者,受到的冲击相比之下更为严峻。三是行业发展的结构性分化。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的行业(如制造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相对独立于全球市场的行业(如农业、房地产、公共服务等)所受影响较小。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抬升,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性,是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减少地缘风险暴露的重要出路。实证显示,暴露于更高外部政治风险的产业随后的创新活动高于其他行业。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活动主要由私营部门驱动,显示市场激励和企业自发调整在创新应对中的关键地位。本国定向创新的增强可以实现供应链“去风险化”,创新带来的正溢出效应也可以沿产业链传递,带动上下游企业提升整体韧性。在全球化放缓、区域化加深的背景下,创新与技术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全球化转向区域化的拐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遭遇了明显的滞后。特别是近十年来,英国脱欧、俄乌冲突、中东和南亚地区局部冲突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等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事件的发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构建的地缘政治碎片化指数,可以发现,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自1975年以来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及供应链整合的推动,尤其是在欧盟正式成立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地缘政治碎片化指数呈现急剧下滑趋势。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原本平稳的全球化进程,并促使各国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性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凸显了全球金融监管、风险管理和跨国资本流动中的结构性漏洞,使得全球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监管和治理要求。各国开始更加关注经济安全,并为在危机中保护本国产业采取贸易壁垒和资本管制等措施,地缘政治碎片化的迹象逐渐显现。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债务问题。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前夕高度依赖高杠杆信贷泡沫,危机爆发后为应对衰退,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全球债务水平大幅上升。债务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公共债务的上升,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隐患。此后,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尤其是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面临的挑战越发严峻。虽然在2021至2022年期间,这一趋势有所放缓,但自2022年俄乌冲突后,地缘政治碎片化指数显著上升,显示全球经济的碎片化趋势再次加剧。

地缘政治冲击在时间、地区和产业维度上的异质性

参考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BER等机构的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时间、地区和产业维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首先,地缘政治事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即时的,而全球化带来的正面效应往往需要时间才能逐渐显现,显示全球经济系统的韧性在面对地缘政治风险时相对脆弱。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当地缘政治碎片化指数出现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时,对全球GDP的影响约为-0.4%,并在一至两年达到峰值。

其次,不同板块的地缘政治因素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以美国—欧盟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其冲击不仅限于区域内部,还会通过金融和贸易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相比之下,中国—俄罗斯板块更多表现为区域性影响,对国际市场的溢出效应有限。而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例如东南亚、拉丁美洲等)而言,其经济活动更依赖外部市场和投资,缺乏主动塑造全球经济格局的能力。同时,相较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更依赖于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跨境资本流动,因此它们在面对地缘政治碎片化时承受的冲击更为显著,尤其在资本外流、供应链中断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这些经济体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最后,地缘政治碎片化的影响在不同行业之间有所分化。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的行业(如制造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贸易壁垒、跨境投资萎缩和供应链中断使得这些行业的生产和分配效率受到极大限制。与此同时,那些相对独立于全球市场的行业(如农业、房地产、公共服务等)所受影响较小,这些行业的生产和运营在较大程度上依赖本地市场,受国际政治经济冲击的影响较为有限。

创新成为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抬升,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性是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减少地缘风险暴露的重要出路。NBER的工作论文揭示了地缘政治在国家和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重塑方面的结构性影响。

首先,实证显示,暴露于更高外部政治风险的产业,其随后的创新活动(如专利数量、研发支出等)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这种创新反应既表现为现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也体现在新企业的不断涌现和进入。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贸易壁垒与政治风险在促进创新中的互动效应尤为突出。地缘政治动荡虽然加剧了经济脱钩,但也倒逼本国企业加快技术突破和本地化替代进程。如果风险来自非盟友(地缘对手),创新反应则会更强。

其次,这一过程中,创新活动主要由私营部门驱动,而政府和高校的作用相对有限,显示市场激励和企业自发调整在创新应对中的关键地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反应最强烈的不是最头部的科技巨头,也不是低创新能力的企业,而是处于“中等创新强度”的企业。这类企业既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又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对外部风险最为敏感,因此往往率先加大研发以对冲不确定性。

此外,随着本国定向创新增强,对高风险国家的进口份额显著下降,这一过程实现了供应链“去风险化”。与此同时,被“创新挤出”的高风险国家,其出口表现与比较优势也明显受损。

最后,创新带来的正溢出效应还可能沿产业链传递,带动上下游企业提升整体韧性。在全球化放缓、区域化加深的背景下,创新与技术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将有效提升其经济表现以及国际竞争力。能够在区域化的框架内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经济体,将有望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烨系工银国际宏观分析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