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4:24个热词探知中国和世界(二)

2023-12-28 21:31:32 听新闻

作者:一财大政    责编:冯小芯

在签证手续方面,随着更多旅游目的地加入“免签证朋友圈”,预计签证手续在2024年将进一步简化。

通用人工智能(AGI)

钱童心/文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一种具有与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越的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OpenAI以及特斯拉在内的科技公司都在致力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系统。

AGI将具有更高级的自主决策能力、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业内普遍相信,AGI能够解决世界上面临的最难的问题,将会成为AI史上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有可能重塑人类发展的轨迹。但是,也会引发更深层的伦理问题。

GPT大模型的出现被视为人类迈向AGI的一次重大技术飞跃,特斯拉发布的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目标也是朝着AGI发展。

不过,AGI目前仍然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包括算法和模型的改进,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感知、学习和推理能力;系统自主性和通用性方面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能够处理各种不同领域的任务和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特定任务。

AGI在模仿人类智能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包括多模态智能方面,例如AGI的未来可能包括对多种感官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整合,以更全面地理解和与环境互动。

AGI系统还需要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演化,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AGI可以与人类一起合作,成为人类工作的伙伴,这就需要研究AGI的可协作性和可交互性。

伴随着AGI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计算能力也不可或缺,这意味着未来人们需要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资源,包括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的数据存储能力。

AGI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目标,需要多个领域的跨学科合作。长期以来,巨头公司都在致力于打造AGI,ChatGPT如此强大的语言模型让技术人员看到了希望,尽管人类距离通用人工智能也还很远。

目前,在AGI领域取得领先研究地位的公司包括OpenAI、微软、特斯拉、Meta以及IBM等。这些公司在2024年的动向值得关注。

数据跨境流动

钱童心/文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逐步成长为一国重要的战略性资产。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的识别,一直以来都是数据安全和流动的重要议题。

数据流通环境的成熟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基础。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数据跨境汇聚流通,有助于海量的数据信息充分赋能数据需求方,促进产业生产经营,提升国内重点城市的发展能级,对于打造全球数据管理枢纽意义重大。

2023年,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强调我国数据出境事前监管机制适用的数据类型,即仅管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其余一般性的业务数据可自由出境,并明确表示支持“国际贸易、学术合作、跨国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这四类数据流通活动。

此外,中国在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后,又出台了针对重要数据和大量个人信息出境活动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及小规模个人信息出境活动的《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规则》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标志着中国数据出境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具体落实到地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聚焦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

这些中央和地方层面法律法规规则的出台,将为2024年数字贸易、科技公司海外上市提供更切实的指引。

AI伦理

吕倩/文

人工智能在大模型带动下,在一二级市场拉起看涨热潮,与此同时,AI隐藏的伦理困境与技术挑战也是摆在行业面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此前OpenAI管理层内讧彻底将AI商业化与AI伦理之间的矛盾摆在世界面前。

可以看出,即使技术前沿如OpenAI,目前也无法提出明确的技术手段对AI伦理的不确定性进行明确规避,暂时只能通过制度自监督。正如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之父”辛顿所言,到目前为止,他还想象不到更智能的事物被一些反倒没那么智能的事物所控制的例子。可以预见的是,企业端与政策端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也将在2024年趋紧落地。

对于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前瞻分析方面,此前毕马威发布《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跃迁点来临(2023)》提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趋严、趋紧、趋难的三大特征,主要包括“黑箱”困境等技术安全挑战,虚假信息、偏见歧视乃至意识渗透等应用安全挑战,数据泄漏、篡改和真实性难验证等数据安全隐患,此背景下,中美欧三地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军国和地区正积极开展相关立法,呈现出政策法规先行、监管趋严等特征。

2024年,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金融服务、教育改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行业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以目前大模型落地的金融领域为例,AI“算法黑盒”、幻觉问题、安全合规保障等均为金融企业需提前防范的风险。

此前OpenAI管理层内讧一方即强调AI对齐的重要性,所谓“AI价值对齐”就是确保人工智能追求与人类价值观相匹配的目标,确保AI以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方式行事,不对人类的价值和权利造成干扰和伤害。

但在技术层面,人机对齐目前尚无法实现,2024年首先上演的将是人类价值观的追问,在AI对齐之前先进行价值协调,调整与演化人类社会观点。

总结来看,2024年,企业与政府将加紧AI伦理与AI监管领域政策出台,通过技术加强对人工智能的风险监测。

颠覆性技术

钱童心/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了AGI,2024年还有许多其他颠覆性技术值得关注,它们将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这些颠覆性技术包括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区块链技术、合成生物学以及新兴的太空探索技术等。去年量子技术出现了一些关键的进展,尤其是在量子纠错和量子模拟等领域。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检测并纠正量子比特的错误,以提高量子计算的可靠性。

在量子计算领域,超导、离子阱、光量子、中性原子、硅半导体、金刚石色心和拓扑等七大主要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现阶段整体上依然处于中等规模含噪声量子处理器阶段,量子纠错已验证纠错盈亏平衡点,其中超导技术路线是有望率先实现量子纠错和突破杀手级应用的“种子选手”之一。

研究人员还在验证量子计算用于模拟分子结构和材料性质等复杂计算方面的能力,量子技术的进展未来将在药物设计、材料科学和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外,开发适用于量子计算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正在改变医学、农业和生物学领域,通过基因编辑,人类将有望治愈遗传性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囊性纤维化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等。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验证这些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值得期待,合成生物学是在测序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基础上,对各种微生物甚至包括人体的微生物进行编辑,这将使人们设计并创造新的生物材料、药物等。

自动驾驶

魏文 郑栩彤/文

2023年年底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相关通知,L3/L4级网联智能车正式进入试点阶段,自动驾驶拐点临近。如果说2023年是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领航驾驶)的普及元年,那么2024年,NOA系统有望迎来全方位的快速爆发。

当前自动驾驶正处于L2(辅助驾驶)向L3以上迈进的过渡期,2024年有望成为关键一年。不仅政策层面允许L3、L4开展试点,技术层面,国内自动驾驶厂商还在推动L2无限逼近L3,导航辅助驾驶NOA从高速加速走向城区。海外厂商特斯拉也在寻求技术突破,业界预测特斯拉有重大更新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在2024年年初推出。

2024年,智能驾驶系统将进入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期。2024年,特斯拉FSD将确认进入中国,蔚来、理想、上汽等多家车企公布了自己的城市NOA开城计划,同时多家车企还在内卷“通勤模式”:在用户高频驾驶的路段中,车辆在几次人工驾驶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实现固定路线“自主驾驶”。

但2024年,智能驾驶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当车企用一个又一个近乎完全自动驾驶的短视频占领用户心智之时,相关系统却和真正的自动驾驶仍存在较大差距,用户预期和产品能力的错配,将给车企带来更多用户抱怨的风险;城市NOA、通勤模式的大面积普及之后,“人机共驾”带来更多的事故风险,这也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需要面对的潜在问题;早期产品受制于硬件算力、感知能力等,无法OTA升级至最新系统导致的用户抱怨,也是车企需要面对的挑战。

尽管挑战重重,但智能驾驶的普及已是不可逆的风潮。在这一基础之上,真正的自动驾驶也有望在2024年开启量产应用。

车企对未来竞争之激烈也多有预判。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此前预判,智能电动汽车将重现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局,分水岭可能在2025年,如果不努力抓住智能电动网联汽车的机会,无论今天多么强大的公司,将来都有可能消失。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智能电动车3年淘汰赛已开始,从2023年持续到2025年。

住宅品质回归

孙梦凡/文

经历数年起搏后,房地产前路将如何?几场高层会议给出了基调。

近日住建部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称,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会上表示,房地产已经从“有没有”转入“好不好”的时代,好房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024年会选择一些城市和企业试点,抓一批好房子样板出来,不同的价格下有不同的好房子。

“新赛道”“好房子”的提法,描绘了未来房地产发展蓝图的一角。业内认为,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拼产品力、回归居住属性的新阶段。未来企业只要能做出引领性的好产品,政策层面不排除给予更多开拓空间,包括放开限价、限购等限制。

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刚需客户被二手房和保障性住房体系分流,新房市场将持续转向改善及高端住房需求;新房住宅强调所见即所得,无限接近现房;新房住宅产品由复制向定制转变,强调属地化和个性化,租赁产品也要多维度打造。

亿翰智库调查也发现,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企业反而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了产品本身。在产品打造上,加入科技、环保、绿色、节能等元素;注重生活空间场景打造;按样板间或图纸1∶1甚至超承诺兑现;透明施工,服务到位,让购房者感受归家之喜。

与此同时,当下对现房销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国有多地积极探索试点,海南省、雄安新区已直接取消预售制度。未来,现房销售在市场中的占比将逐渐提高,多年来蒙眼追求速度的房地产行业,将真正进入拼“好房子”的美好居住时代。

出境游

乐琰/文

出境游自2023年2月重启,东南亚旅游是恢复最为迅速的板块。出境游主要涉及签证、大交通、住宿、餐饮、地接人员等。

在签证手续方面,随着更多旅游目的地加入“免签证朋友圈”,预计签证手续在2024年将进一步简化。而大交通方面的挑战来自于国际航班的恢复,相比2023年,估测2024年的国际航班将进一步恢复,而大交通的利好也会直接促进出境游的进一步复苏。

在各类成本上涨之下,不少欧美出境游目的地的住宿成本在上涨,这一趋势估测在2024年还是会继续,但线路设计方面可以结合不同级别的酒店进行打包,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餐饮方面,2024年会有更多海外市场的中餐厅恢复团队用餐业务,也会有更多中餐业者回归。当然,更多年轻游客也会选择多样化的餐食。

相比2023年不少海外旅游目的地短期内难以恢复足够的中文地接人员,预计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整,2024年更多主要海外旅游目的地的中文地接人员人数会大幅度提升,以满足更多中国游客的当地游玩需求。

相比较过往几年,结合2023年的出境游市场情况来看,业者估测2024年的出境游市场会更细分化和定制化。游客会更看重精神层面的体验感,而不是一味地购物。因此结合了文娱体验的出境游项目会在2024年颇受欢迎。

根据各大旅游企业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出境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近5倍。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英国等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出境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90后、80后和70后,分别占比39%、30%和14%。

整体来看,预计2024年的出境游市场会比2023年大幅升温。但必须注意的是,安全是第一位的。未来,游客们会更注重出境游过程中的出行安全,相关旅行保险的销售预计也会得到提升。

6G

樊雪寒/文

2024年6G标准化制定将提上日程。

不久前我国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6G技术是5G代际更新的一个新技术,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6G技术的商用时间在2030年左右,它的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2025年左右。按时间节点来看,2024年将会是6G标准化推动的启动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到,在前几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浪潮中,中国始终都处于追赶状态,因此节约了大量的试错成本。而5G开始商用意味着中国从追赶走向了领先,这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试错风险,但同时也为市场创新开拓了机会。

每一代网络都会比上一代网络更节能、更高效,因此6G的生态更值得期待。2024年6G技术和应用的实践拓展将会再进一城。

2023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好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加强6G预研。

2023年以来,中国相关主管部门多次提及要“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12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我国正在有序开展6G相关的技术试验,扎实推动6G创新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过程。6G将推动沉浸感更强的全息视频,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人的世界三个世界的联动。

未来,随着6G技术标准逐次敲定,低轨卫星将陆续支持6G通信,预期全球低轨卫星部署活动会在6G商用前后达到高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