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天10单,境外上市备案迎新年“小高潮”

第一财经 2024-01-05 20:51:43 听新闻

作者:杜卿卿    责编:黄向东

“当前监管正按照最小、必要原则,聚焦重大境内合规事项、国家安全、产业政策等关注重点,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有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开年首周,多家拟境外上市的企业密集获得备案通知,3天内就有10家完成备案。

1月4日,证监会公布了武汉有机、雷神能源、因立夫三家企业获备案的消息,3日还有智慧物流、嘉德有限,2日则有拜尔德医疗、中赣通信、中驰车福、马泷医疗、百望股份。

“目前境外上市保持大约每周办结4家以上企业备案的节奏。”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境外上市备案效率不断提升,有利于市场形成稳定预期。

第一财经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证监会共办结72家企业赴境外首发上市备案申请,其中26家企业拟赴美国上市,46家企业拟赴香港上市,涵盖直接境外上市、SPAC借壳上市、搭建协议控制(VIE)架构等多种类型。

“当前监管正按照最小、必要原则,聚焦重大境内合规事项、国家安全、产业政策等关注重点,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前述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证监会已建立了备案沟通机制,进一步畅通企业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渠道,企业可通过备案沟通系统进行政策咨询,提升备案效率。

境外上市持续提速

2023年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指引文件(下称“境外上市新规”)正式实施,新规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明确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证券的适用情形,境外上市的渠道进一步畅通。

境外上市新规发布后,企业提交备案材料积极踊跃,申请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证监会最早8月18日曾公开披露数据称,已有19家各类企业完成赴港、赴美境外上市备案。当时排队企业有90家左右。

下半年以来,在境内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境外上市也成为各方加力推动的上市渠道。

普华永道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A股IPO领跑全球, IPO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但是同比各项数据均有下降。2023年A股IPO数量有所放缓,全年共有313只新股上市,融资额为3564亿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新股数量下降26%,融资额则下滑39%。

对于境外上市,证监会支持态度明确。证监会2023年8月曾公开表示,将持续畅通企业境外上市渠道,推出更多符合条件的“绿灯”案例,包括市场较为关注的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和平台企业。同时,推动形成更加透明、高效、顺畅的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尊重企业依法合规自主选择境外上市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证监会办结境外上市备案72家,可以看出下半年备案提速明显。

目前企业境外上市依然踊跃。截至2023年12月28日,还有91家企业在排队备案,多数处于“补充材料”和“已接收”阶段,还有2家已经终止备案。91家排队企业中,拟赴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有63家,纳斯达克的有27家,还有1家计划到瑞士交易所发行GDR。

业内预计,2024年境外上市加速趋势还将延续。元旦之后,已有10家企业获得备案通知。

“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影响,香港2023年全年IPO集资活动显著放缓。”普华永道2日发表观点称,但很多中国企业依然选择香港作为境外上市的首选地。凭借稳健资本市场的优势及各项监管改革和优化措施,香港的IPO渠道仍然活跃。预计2024年将有80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已建立

数据快速增长背后,是政策支持态度的落地,更是协同支持机制的完善。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当前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备案补充材料的要求更加聚焦、精简,按照最小、必要原则监管,聚焦重大境内合规事项、国家安全、产业政策等关注重点,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

同时,强化备案透明度,一方面公开每家企业的备案进度、补充材料要求等,公众可以了解到备案审查中的关注重点,另一方面,证监会面向企业开通专门的备案系统,申请企业可通过系统查询需要征求意见的其他部门等流程办理相关信息。

“备案提速已经常态化。”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证监会保持每周大约4家的节奏,并且建立了备案沟通机制,企业可通过备案沟通系统进行政策咨询,备案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证监会不仅针对企业建立了备案沟通系统,还与多部门联合建立了境外上市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行业主管部门等,证监会是牵头和统一受理部门。

而这一机制的建立,意在进一步畅通企业与监管部门沟通渠道,监管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证监会与外资外汇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支持境内企业“走出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