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新激活增长动力,迎接新时代

第一财经 2024-01-12 11:53:34 听新闻

作者:Saadia Zahidi    责编:任绍敏

世界银行预测全球长期潜在的产值增速将跌至三十年来的最低值,发展中经济体也只有4%。

自200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增长失去了动力。21世纪初,发达经济体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速分别超过2%和接近6%,而到了后疫情时代,这两类经济体的GDP增速分别下降至1.5%以下和2%以下。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世界银行预测全球长期潜在的产值增速,即世界经济的“增速上限”,将跌至三十年来的最低值(2.2%),发展中经济体也只有4%。这对于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而言是特别糟糕的消息,因为它们此前正在稳步缩小和发达经济体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一些差距,而如今的增速不怎么高于发达经济体,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低于后者。

在增长持续放缓的同时,还有一系列危机接踵而至。全球金融危机距今已经超过15年,但其影响仍然挥之不去,至少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政策选择还受其影响。新冠疫情的肆虐和封禁措施带来的冲击,造成了公共债务水平的大幅上升,导致全球发展进程出现倒退。地缘政治的紧张形势和冲突进一步重塑了日益多极化的国际秩序,给技术、增长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与这些动态相比,一个更加明显的问题是,人们日益认识到全球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长期发展前景,而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全球气温升幅将显著高于2015年《巴黎协定》制定的温控目标。

通过这些危机,人们不仅质疑刺激经济增长的主流智慧,更是对其背后的目标和价值理念产生了疑问。

我们不应当夸大此前在这些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原有的经济增长理念,包括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分崩离析。但是,变革的力量在过去二十年中却不断增强,尤其是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政治已经分裂,新兴经济体的力量和资源已经增加,世界各地的许多领导者寻求加强国家经济决策权,以此对抗全球化给政治和经济带来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不断迫近的挑战,包括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新激发全球增长动力不可或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更容易分配资源,去完成多个相互冲突的任务,这在经济停滞的情形下很难做到。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如果不计后果地刺激短期增长,也会破坏环境、加剧不平等,并在最大化追求效率的过程中,让韧性屏障轰然倒塌。

因此,问题不在于世界是否需要更多的增长,而是在于什么样的增长才能推动其他重要任务。

质量优先,还是数量至上?

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种规范性实践,各种权衡取舍和协同增效决定了政策选择。这些规范性考量必然会引发不同意见。为了支持应对这种情况,世界经济论坛正在制定一个全新的量化分析框架,和传统的增长指标形成补充,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增长质量。该框架植根于四大支柱:创新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

框架并不建议将创新、包容、可持续发展和韧性作为仅有的重点指标来评估增长质量,也不建议每个地方都同样重视这些指标。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必然导致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结论。框架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工具,帮助各国了解可以改善的领域、可以进行的权衡取舍和可以实现的协同效应。

那么,框架如何评估增长的质量呢?

从整体来看,世界经济要想实现完全创新、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理想增长,还有很多路要走。

创新性维度主要评估一个经济体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社会、制度和组织动态,以改善长期增长质量。目前,该维度的全球得分最低(满分是100分,全球均分为47.5分)。

可持续性维度的全球均分是47.7分(满分100分)。该维度考察一个经济体在有限的环境边界内,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自身生态足迹。

包容性支柱的全球均分是55.9分(满分100分),它体现了一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发展红利和机会。

韧性维度的全球均分是54.1分(满分100分),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抵御冲击并从中恢复。

四大维度设定的100分属于理论上的最高值,但单个来看,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在任何一项维度上得分超过80分。

从政策重点和政策执行效果来看,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在增长特点上的相似性,我们将参与评估的109个国家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一般是富裕国家,他们在包容性、韧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并正在采取相应举措来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类国家的增长率一般都在1%以下,但鉴于其强大的基础,生产总值的绝对值非常高,而且增长的质量很高。这些国家最接近完美平衡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欧洲的奥地利、瑞士、德国、丹麦、芬兰、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典,以及东亚的日本和韩国,都属于这一类别。

从包容性、韧性和创新性来看,第二类国家和第一类国家非常相似,但在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方面有点捉襟见肘,这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地球生态。这类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

第三类国家保持了适中、均衡的经济增长,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巴西、博茨瓦纳、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加纳、意大利、约旦、摩洛哥、葡萄牙和西班牙属于这类国家。此外,这些国家还保持了较为适中的人均GDP增速,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07%。

第四类国家的增长率相对较高(增速在2%~5%之间),拥有强大的经济基本面,但仍在向更加创新、更为包容和更有韧性的增长方式转型。这类国家包括保加利亚、爱尔兰、塞尔维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毛里求斯、马来西亚、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泰国、乌拉圭和阿联酋。

第五类国家依赖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增长方式,其中一些国家正在寻求增长方式的多元化和转型。这类国家在可持续性方面得分很低,但在创新性、包容性和韧性等支柱上的表现处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这些国家近年来的增长率很低,过去五年的人均GDP增速仅为0.01%。阿根廷、巴林、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蒙古国和沙特阿拉伯属于这类国家。

第六和第七类国家增长质量差,在包容性、创新性和韧性等支柱的表现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两者之间也有个明显的区别——其中一类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远超平均水平,而另一类是在所有维度上落后于平均水平。

第六类国家一直以来遵循的是效率优先的发展路径,它们起步较晚,但一直努力提升创新性、包容性和韧性,环境足迹相对较少。这些国家的技术应用水平很低,只有在极少数热点地区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而大多数地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印度、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越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尼泊尔、塞内加尔和塞拉利昂属于这一类别。这些国家涵盖的范围广泛,彼此之间的增长率差异明显,比如过去五年中,印度人均GDP增长了5.5%,越南人均GDP增长了3.72%,而巴基斯坦人均GDP倒退了2.5%,尼日利亚人均GDP仅增长了0.3%。

最后一类国家有效平衡了创新性、包容性和韧性,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表现相对强劲。这类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埃及和土耳其。过去五年中,他们保持了相对较高的人均GDP增速(3.34%)。此外,墨西哥和南非也属此列,其过去五年的人均GDP下降了0.51%。

通往优质增长之路

虽然每个国家在设计政策方案时各有权衡取舍和统筹考量,但在技术和知识转让、发展援助、移民政策以及贸易投资等方面,还是有一些广泛适用的重要经验。

大多数国家对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准备不足。在高收入经济体中,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成为提升创新性的瓶颈,但这也为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贸易提供了机会。发展中经济体大体上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这部分是因为数字化水平低。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化率正在趋异而不是趋同,这造成了两者之间持续的经济差距,也让发展中经济体错失了创新机遇。对于尚未接入网络的三十亿人来说,数字化及其基础设施和服务至关重要。

近年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在过去几十年中尚属首次,并已成为各经济体提升经济包容性的最大挑战。不管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经济体,除了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外,普及医疗等基本服务和终身学习都是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制度性承诺尚未转化为减排工作的系统性布局,也尚未纳入经济增长模式。在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绿色金融和绿色科技是缺失的环节。在此方面,大多数中高收入经济体尚未发挥领导作用。

最后,封闭的策略不足以提升韧性,更加开放的经济体仍然拥有更高的人均收入,也更容易从冲击中恢复。当然,在地方层面加强金融架构、保障粮食和水安全也很重要。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增长”行动倡议将领导发起一项为期两年的计划,旨在激发讨论和行动,制定新型经济增长路径,助力决策者平衡增长、创新、包容、可持续发展和韧性目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应对相互交织的全球危机,我们需要增强紧迫感和目标感,重新激活增长动力。金融、工业、经济、贸易、规划、环境和劳工等关键部门的决策者需要重视这一点。

(作者系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