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申凡在滇池边设置了一件艺术作品,很快,好奇的海鸥成群抵达,与其互动起来。在这个红嘴海鸥的季节,“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盛大开幕了。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人的母亲湖,滇池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为了保护滇池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昆明市委、市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的“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于1月27日开幕。
“风”指文化,“土”指环境。滇池风土艺术季以“家园与未来”为主题,活动紧扣公园城市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振兴的课题,以滇池文化为主线,对滇池周边的村落、田园、湿地、公园、景区景点等空间进行打造、艺术转化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国内外艺术家、建筑师的驻地作品呈现,开启一场滇池传统在地文化与当代文明的对话。
本次艺术季分为三大主题版块,包括“乡村艺术版块”“花园艺术版块”和“湿地艺术版块”,共计129件艺术和建筑作品。艺术作品类型包含雕塑、装置艺术品、摄影、多媒体、音画交互、油画、壁画、建筑和花园等,艺术品分布在沿滇池周边的7个展场,包括海晏村、石城村、卧龙古渔村、大观公园、世博园区、捞渔河湿地公园、宝丰湿地公园。
以海晏村、石城村为核心的乡村艺术板块,共有50件作品参展,通过艺术与滇池沿岸的在地文化保护融合,共同保护滇池的乡愁、昆明的乡愁。海晏村以网红沙滩闻名,艺术季的抵达,成为发掘村庄内涵与历史的契机。保留着原始乡村生活习俗的石城村作为分展区,为艺术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底,这是一场本地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双向哺育。
以捞渔河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湿地艺术节板块,展出41件艺术作品。捞渔河湿地公园的建造初心是为了维护大渔片区的生态环境,如今捞渔河公园的蜕变是滇池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一件件艺术作品隐藏于水中森林,仿佛是森林中的怪东西,也预示着自然的神秘与魅力。以文化艺术为载体,艺术季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滇池环境治理的行动中来。
花园艺术板块由多个展地组成:在卧龙古渔村开展的大学生花园艺术节,20组花园艺术作品由8所高校师生共同创作,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利用的多重可能;大观公园展区的8座花园由中外设计师完成,旨在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花园建设促进地方艺术的交流;在海晏村与石城村的花园,则是对乡村生活方式最美好的祝福。
花卉产业是昆明的特色,花园艺术节也鼓励大家共同来建造花园,美化生活。另外,滇池风土艺术季世博园区的10件艺术花园作品,在探讨世博园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试图挖掘世博园的潜在价值。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将从1月27日持续至5月8日。在展期中,还将举办多场公共文化活动和展览,包括话剧表演、时装设计秀、实景游戏和线上播客等多种形式。
一季度,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8%,降幅比2024年全年收窄25.7个百分点
目前相关机场少量航班延误或取消。
缅甸7.9级强震是今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地震。
缅甸7.9级地震,缅甸泰国云南机场仍在运行,少量取消延误
作为第一个破局者,中老铁路的开通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老铁路逐渐形成了黄金大通道,这给其他国家加快建设联通中国的跨境铁路带来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