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收入、利润、出口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取得突破,绿色低碳化加速发展。但行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
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
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和93.4%。
(二)船舶出口金额保持增长
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77.3亿、29.0亿和28.4亿美元。
(三)收入利润实现稳步增长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
预测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多家国际机构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加上地缘冲突不断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行业脱碳进程加快,对新造船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1亿载重吨的历史较高水平,新接订单量将在8000万-1亿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2亿载重吨以上;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
巴拿马型船舶市场继续走软;灵便型船舶市场表现积极;液化石油气船舶市场逐渐回落。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已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订了多份为期10年以上、年供应量超200万吨的LNG长协。
上周海岬型船舶市场以坚挺和乐观基调收盘;极限灵便型和超灵便型船舶市场表现平淡;中东湾LR1、LR2及MR型船运费均有所上涨。
5月洋山口岸入出境(港)国际航行船舶保持高位
海岬型船舶市场周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极限灵便型和超灵便型船舶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中东湾LR1、LR2、MR油轮运费均有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