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关闭,他设计了国际饭店和武康大楼

第一财经 2024-02-06 17:18:41 听新闻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邬达克纪念馆的突然关闭,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筑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2月4日是上海邬达克纪念馆开放的最后一天,11年运营画上句号。

1月27日,这处设在长宁区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中的纪念馆发布告别公告,令很多市民感到意外。最后8天,门口每天排起长龙,一度直逼南面的牛桥浜路路口。

赶在闭馆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    摄影/佟鑫

拉斯洛·邬达克是上海最具代表性、公众认知度最高的近现代建筑师之一,生于1893年,1958年去世。1918至1947年旅沪期间,他设计了百余幢建筑,涵盖居住、办公、文化等类型,区域分布十分广泛,其中35幢现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国际饭店、武康大楼、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息焉堂、白公馆、“绿房子”、真光大楼等均有较大名气。

体验近百年前的别墅风格

邬达克纪念馆的突然关闭,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筑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邬达克设计的建筑是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的重要内容,关于邬达克的研究、展示也是一门“显学”。多年来逐渐形成的“邬粉”群体,也是上海城市文史爱好者的一股主力军。

邬达克在番禺路129号这处旧居中与家人共同生活7年,1930年建成,1937年迁出。房子的主楼、辅楼、连廊、车库、庭院等部分,记录了建筑师一家的生活轨迹。2013年,民营企业家刘素华修缮邬达克旧居,创办邬达克纪念馆,这座旧居建筑也被很多参观者视为邬达克纪念馆最重要的“展品”。

这座别墅1930年建成    摄影/佟鑫

1月30日来参观的上海市民费先生表示,当天人很多,他拍了一些建筑的照片,尤其是花窗很美,“房子本身有看头”。1月31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该馆门口听到一位北方游客对着手机直播,“都来看看吧,到上海打卡完武康大楼就来邬达克纪念馆,必须来!人可多了,都是来拍房子的。”

此前据媒体报道,当时馆长刘素华亲自监督施工,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缮注重细节,砖瓦、窗户、墙纸、地板、家具等颇为讲究。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中提到,原本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一处屋脊上的构件,经考证为初建时设计的飞鸟装饰底座,得以保存。多年来,刘素华为邬达克纪念馆的运营投入资金,以保证这栋英国都铎乡村风格别墅保持亮丽面貌。

外窗    摄影/佟鑫

邬达克纪念馆是前网红打卡时代的上海热点地标,曾创下单日参观人数破万的纪录,11年来,累计接待超过百万人次。纪念馆把弘扬邬达克建筑艺术、推介上海城市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累计举办300余场讲座,并每年举办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1月14日,该馆举办最后一场讲座,高级工程师廖方主讲,介绍愚园路的历史和建筑,50多位市民参加,并同步直播。

去年12月底,邬达克纪念馆在开馆十周年之际,举办“阅读建筑”科普展,免费向市民开放,共分五个主题:建筑从远古到文艺复兴的演进、建筑起源与早期建筑、邬达克建筑传奇、现代主义建筑经典案例、建筑样式与建造方式,展览至2月4日结束。

文旅城市更新需要多元合作

以后还能在哪里看到邬达克?

同济大学教授华霞虹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上海市汾阳路150号白公馆和国际饭店二楼都有关于邬达克的展览,“国际饭店的展览很完整,是2001年加拿大学者做的,当时(同济大学)罗小未教授、李德华教授都参加了开幕式”。

华霞虹是研究邬达克的知名学者,她和乔争月合著的《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及二人翻译的《邬达克》(卢卡·彭切里尼、尤利娅·切伊迪 著)都有很多读者。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次公众对邬达克纪念馆的热诚关注,提示我们要意识到,在城市更新当中,要持续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推动建筑遗产的活化,使这类文化场馆有更好的运营。如果能形成一套政府、企业、社会合作的机制,比如在开发项目时,给予愿意运营公益开放场馆的组织或个人优惠政策,将会更有意义。

“上海的建筑可阅读还有很多资源可以深度开发。邬达克纪念馆做了文化遗产日、青少年科普等主题活动,与匈牙利、斯洛伐克的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公众活动做得非常好,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很多文化名人与城市空间紧密联系的项目也可以这样做。”华霞虹认为,文化主题的城市更新关键是做内容,最缺少的就是更好的内容和互动方式。

邬达克旧居的产权属于长宁区教育局。2010年12月,刘素华、朱建英投资的大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长宁区教育局签约,租赁并投资修缮邬达克旧居。“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的真情告白”一文提到,最初因“企业发展所需,想租赁一处有格调和品位的空间”,经推荐选中邬达克旧居。运营多年来,“能说的都不是困难”,至今“实在是精力、财力不济,再无奈、无力继续担着这个担子前行”。

邬达克旧居处于街区内部    摄影/佟鑫

据了解,邬达克旧居与其西侧沿街的现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等建筑物,曾有过改造开发创意园区的计划,后者一度开过沿街餐厅、商铺。2022年2月,上海市侨联在提案《关于围绕邬达克旧居建设长宁区海派文化时尚创意产业园的建议》中,建议以邬达克旧居为引领地标,与周边区域形成时尚和文创产业集聚,打造“长宁区海派文化时尚创意产业园”。

时光飞逝,邬达克旧居附近的Z58、上生新所、幸福里、越界平武SPACE等先后崛起,邬达克纪念馆的状态则未有大变化,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在附近租住多年的潘小姐觉得,因为房子在街区内部,望过去不起眼,没想过可能有什么惊喜,就一直没有进去。在平武路办公的王先生知道邬达克纪念馆要关闭的消息后对记者表示,详细了解之后才意识到,这个场馆非常能代表“哥伦比亚(住宅)圈”的气质,可惜自己知道得太晚。

华霞虹认为,虽然大家都想支持好的事业,但业主租期、企业家财力都是影响因素,各方利益需要靠一些机制来帮助理顺。企业家一己之力或公共资金长期投入,从长远来讲都不现实。国内已有很多公私合营开发的项目,比如在商业体中,公共活动的部分可以交给政府去管,但政府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运作,需要社会的力量介入,社会和市场是完全有可能把空间运营好的。

“新加坡的社区商业有一项规定,开发商可以得到20%的容积率补偿,增加的面积必须做社区公共服务,且需运营5年以上。功能虽然不是开发商定,但可以带来人气,也能丰富商业体的整体性,对开发商利益有促进。”华霞虹提到,有很多政策创新是适合上海参考的,“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朋友,借助35岁以下运营文化艺术空间的税收减免政策,开了一家画廊。”好的政策能够呼唤更多人投身城市更新与文化空间运营的事业中,要让他们得到支持,并从中获利。

华霞虹说:“历史城市空间就是上海的山水。人和空间的关联是特别受到市民热爱的,这对上海未来的城市更新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更多结合小型文化空间,用新的方式让已经消失的历史再生。邬达克纪念馆的关闭启发我们,要用多元主体合作的机制去推动文化的创造和空间的更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