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后,上海又发布了登记管理改革新政为企业服务。
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涉及21条、5个方面。比如,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拓展全程网办通道。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等。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今年,优化营商环境7.0版(《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150条实施项目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事项占20%。从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1.0版开始,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这次登记管理改革,我们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了解他们的诉求、痛点,把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从而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在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介绍,之所以出台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企业登记中的涉及的一些问题是比较具体的,关键就是要最终政策措施要落地见效,让企业能感受得到。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企业对于政务服务的需求也在随之升级,期待更优政策、更好服务。《若干措施》第一方面中关于“提高经营主体年度报告便捷性”提出,加强企业年报智能预填,凡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100%自动带入年报。个体工商户全流程开通移动端网上年报通道,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免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在年报时提交经中国驻外国使领馆认证的外国企业主体资格文件。
瑞士飞烙贸易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钟慧莲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把中国驻外国使领馆的认证取消后,就能大幅度提高办事时效。“以前我们当地的公证处出了企业主体资格公证材料后,还需要提交到中国驻外使领馆进行认证,如果走完这些认证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
除了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这次《若干措施》也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比如,明确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不予行政处罚,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
注册在嘉定区的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因多年未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列异满3年后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该企业2022年下半年恢复生产经营,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销售。企业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补报以往年度的年报,此后未再发生逾期年报的情况。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直接按照“免申即享”,直接将企业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停止公示失信信息,即刻解除对企业的信用约束措施及对法定代表人的任职限制。
“有一些企业,跟这家情形很类似,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了,也符合移除条件了,自己却忘了这事儿。现在,只要符合条件,企业不需要申请就可以移出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已经有591户企业享受政策便利。通过这种”无感“的监管方式,反而提高了企业的感受度。”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海文说。
有专家认为,本次修订充分回应了近年来市场竞争中的突出问题,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顽疾,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法律条款,下一步需要制定和修改有关配套制度,细化相关的认定标准和举证规则。
深圳将加快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的实施
上海首创的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共建机制,既是营商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的有益探索,也是新闻媒体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举措。
将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自2018年至2024年,杭州已连续七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清单,共计845项改革举措,也就是常说的1.0-7.0版改革清单,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