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动药企自主创新,代表委员给出这些建议

第一财经 2024-03-03 21:15:00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姚君青

我国创新药起步晚,在资源积累、要素集聚、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医药产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引起了今年全国两会医药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拟向今年两会提交《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

李燕在建议中表示,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促进药物创新研发的举措和指导原则,引导行业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我国创新药起步晚,在资源积累、要素集聚、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我国医药产业、头部医药企业目前处于“仿转创”的爬坡过坎期,需要加大释放政策红利,不断培育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李燕建议,在进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监管的科学性,也要统筹民众利益、产业发展;既鼓励创新,又正视我国制药产业发展阶段和实际,在规避低水平创新导致的“内卷”,避免给低水平创新产品“保护”的同时,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拟向今年两会提交《关于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提案。

提案提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研管线占全球35%,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新药研发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

“投资大幅下降是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企业形容现在是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寒冬,普遍信心不足。”这份提案写道。

丁列明建议,大力引导金融投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过冬,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和有效引导,让投资者敢于投资,创新者敢于创新。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募集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合理放宽审核要求,使其利用二级市场真正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丁列明建议,在创新药定价上,建立以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基础和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不对创新药价格进行干预限制,允许企业自主定价,保障合理价格与创新回报,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振信心和预期,切实激励高质量创新。

李燕认为,新药自身尚存在上市时间短、民众认知不足、价格相对偏高等不足,进入临床使用面临“入院难”“入医保难”及“支付结构单一”等问题,医患可及性差。

李燕建议,医保部门规范明确新上市创新药的范围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确保创新药上市后及时获得挂网准入资质,同时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药品价值评估等方式,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

国家医保局2月末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国家医保局坚持鼓励创新,建立了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将创新性作为目录准入评审的重要内容。同时优化续约规则,稳定企业预期。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近年来纳入目录的药品主要以5年内获批新药为主,如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108个谈判/竞价药品中,有105个是2017年1月1日后上市的,占比达97%。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等待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近5年缩短至不到2年,有的新药上市仅半年就被纳入医保目录。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89亿元,增长了7.1倍。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近日在北京调研时表示,近年来,国家医保局针对国产和进口创新药、仿制药和高值医用耗材等药耗的不同特点,不断完善医保目录谈判和药品耗材集采政策,力求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降低群众负担的同时,兼顾促进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热情,实现医保、医疗、医药的协同发展和治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