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过去有的追求规模,有的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对在场媒体记者表示。
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玉卓表示,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想用三个字来讲今后中央企业怎么样发展:第一个是“源”,技术源头;第二个是“升”,产业升级;第三个是“态”,产业生态。
谈到技术创新,张玉卓表示,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要推进产业升级。张玉卓表示,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布局比较多,现在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张玉卓说。
在创新生态方面,张玉卓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要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我们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央地国企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作用,为国家产业战略作支撑。他建议,打造国家级科技成果供应链平台,促进国货国用;同时,针对中西部地区央企、国企吸引人才相对困难的现状,在人才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资本市场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应当如何应对,是当下关注的重点。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程序、强化执行、统筹联动,着力构建全流程、能监测、可评估的规划管理体系。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既关系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升级迭代,也与央企自身实现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可能成为“一点破全局”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