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微报”公众号3月18日消息,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充电服务网点密度持续增加,充电便利性大幅提升。2023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同比增加42.7%;新增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高速公路沿线具备充电服务能力的服务区约6000个,充电停车位约3万个。在公共充电桩中,快充桩数量占比已提升至44%。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3年,我国新增换电站1594座,累计建成换电站3567座。
2023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8.6万台,同比增长30.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桩车增量比为1∶2.4,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需求。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强重点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动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迈上更高台阶。
与会嘉宾表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中国经验不可或缺。
基建投资不仅是当期固投的重要实现途径,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由于今年端午节是假期第一天,不少人赶在假期前一天和假期首日上午归家过节团聚。
为什么不抓住时机放弃“三重锁定”呢?这样做将允许开展更多的长期项目,从而极大改善国家的增长前景和财政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