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医保异地就医总费用11年增7倍,四成患者流入上海北京广东︱异地医保大调研

第一财经 2024-04-11 22:08:19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杨志

下一步要强化就医地管理力度。重点是加大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内开展异地就医大额费用经办联审工作。

作为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改革突破之年的2023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千万,门诊跨省直接结算人次突破1亿。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约为1.25亿人。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异地就医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便捷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让更多患者的异地就医需求得以更加方便的满足。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在过去11年间,我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总费用增加了7倍;国家卫健委的研究数据显示,流入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省外就医患者占到全部三级医院收治省外患者的四成。

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异地就医人数还是医保基金流向,都已经出现了向医疗资源发达地区规模化聚集的效应。下一步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在继续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的同时,也要继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促进本地优质资源的扩容,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医保异地就医总费用大增

根据《医疗保障统计年鉴2023》(下称“年鉴”)数据加总看,2012到2022这11年间,职工和居民异地就医总费用从664.7亿元增加到5216亿元,增加了近7倍。

分群体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总费用2012年为465.2亿元,2022年为1931.3亿元,11年间增长了4.2倍。同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总费用增幅更大,从2012年199.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285亿元。

无论是职工还是城乡居民,2017~2018年间,异地就医总费用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态势。职工医保2018年突破千亿,达到1085亿元;城乡居民则从2016年的765亿增加到2017年的1605亿。上涨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于2016年整合了城乡医保制度并启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改革。

年鉴显示,2017年,我国跨省住院异地住院直接结算人次为20.8万,2020年达到300万,2022年为568.8万。我国从2020年起,在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南5个省份启动了门诊跨省异地结算试点,到2022年门诊跨省异地结算人次为3243.6万。

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快报显示,2023年,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8亿人次,基金支付185.48亿元,比2022年就诊人次增长2.6倍,基金支付增长2.96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125.48万人次,基金支付1351.26亿元,比2022年跨省直接结算住院就诊人次增长98%,基金支付同比增长77%。

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费用及医保报销金额情况看,年鉴显示,2017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费用为48.5亿元,其中医保报销金额为27.9亿元;2022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费用为1278.3亿元,其中医保报销金额为762.3亿元,医保报销比例稳定在57%~59%。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认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改革的成效带来就诊人次的增加,医保基金的结算也在增加,医保异地就医总费用增加符合预期。

年鉴还披露了职工和城乡居民异地就医费用的具体情况。以城乡居民为例,2012年,普通门(急)诊的异地就医的次均费用为435元,住院费用为11547元,到2022年,普通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为308元,住院费用却上升为17806元。

廖藏宜表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现在按项目付费,对就医地医疗机构没有约束,因此异地就医费用会增长较快。

国家医保局医保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4月11日表示,下一步要强化就医地管理力度。重点是加大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内开展异地就医大额费用经办联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就医地的医疗行为,防止异地就医过程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四成患者流入京沪粤

国家卫健委编著的《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下称“报告”)披露了我国跨省异地就医患者的主要流向。

报告显示,2017~2021年间,三级医院收治省外患者流入前五省份是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上海三级医院收治省外患者占全国三级医院收治的比例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17年为17.11%,2020年达到20.54%,2021年为21.06%;北京2021年则比2017年略有下降,为13.95%。

2021年,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级医院收治省外患者占到57.06%,上海、北京和广东占到四成。

2017~2021年间选择去省外三级医院就医患者占比前五省份,分别为安徽、河北、江苏、河南、内蒙古,其中安徽占比最高,2021年为12.06%,略低于2017年的12.37%

报告还显示,省外就医的患者主要来自周边省份,上海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5.71%为非上海常住居民,较2020年的35.32%上升了0.39个百分点,省外就医住院患者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和安徽,共占23.55%;北京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0.27%为非北京常住居民,较2020年的28.99%上升了1.28个百分点,省外就医住院患者主要来自河北、内蒙古和山东,共占15.5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对记者表示,随着医保异地结算的便捷化程度提高,人口劳动力流入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地的虹吸效应至少会在一定时间被放大。流入区域大城市就医的患者基数越大,就医地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情形更严重,参保地医保基金支出压力更大。

陈昊建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更充分利用省级跨省异地就医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大数据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观察患者的就医行为,监测区域医疗服务卫生资源的供给和利用情况,并利用这些大数据去更切合实际地设计解决方案。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于2022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提出,强化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协同,合理确定异地就医人员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水平差异,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制图/蒋皓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