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美的集团(000333.SZ)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美银证券。
在此前举行的2023年度美的集团股东大会上,美的集团高管曾表示,去港股上市不是为了募集资金。
去年谈及发行H股的募资用途时,美的集团透露,首先将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等方面,还将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将进行基础性研究,和下一代储能技术、机器人与相关核心零部件、先进的医疗诊断和影像技术及智能生产技术的研究。其次,将用于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将拓展海外产能,在欧洲、拉美、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扩大产能,提高海外本地化供应比例。第三,将用于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亦有意投资或收购与美的智能家居和商用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相关的标的(如有)。此外,还将把所募资金用于补充运营资金。
今年股东会上,当被投资者问及如何平衡稳健经营与冒险时,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美的走向巴西、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收购库卡机器人、万东医疗等新产业的业务,以及近期通过收购进入欧洲供暖市场等,都是在冒险,“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冒险的路上越走越远”。
美的集团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提升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定位。其友商海尔智家(600690.SH)近年通过收购日本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现用AQUA品牌)、美国GE家电业务(GEA)、澳洲的斐雪派克、意大利的Candy,在全球不同市场构建起中高端家电品牌的矩阵。目前,海尔智家在国内A股、香港H股和德国法兰克福三地同时上市。相比之下,美的集团在海外市场从代工到加码自主品牌,品牌要卡位中高端的市场还需时间沉淀。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在ToB领域的新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目前,近年控股的合康新能、科陆电子的规模仍然偏小,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分别约7亿元、10亿元,与新能源龙头企业相比有差距;收购的万东医疗今年一季度的营收约3亿元,与医疗设备的龙头企业相比也有明显的规模差距。这些创新业务要突破,需要研发出更多差异化的创新产品。
此外,根据美的集团4月29日晚发布的一季报,几大新业务遭受挑战。其中,ToB业务中,智能建筑科技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放缓。该公司称,主要受部分国家热泵补贴政策变化及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影响。而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2%。
2024年一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061亿元,同比增长10.22%;归母净利润90亿元,同比增长11.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3亿元,同比增长50.22%。如果要实现全球市场高端品牌的突破、创新业务的突破,美的集团需要进一步投入资源。
当天,美的集团股价跌0.25%至68.2元/股,市值4755亿元。
“为什么你去年问我,今年又问我,你问过董小姐吗?”
中国家电龙头企业将从竞争走向竞合。之前,美的收购了东芝白电,海信收购了东芝黑电,双方有合作基础。
目前在贸易环境变数增多的情况下,美的通过收购欧洲品牌Teka加大在重点市场投入是个适时的选择。
在周鸿看来,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产业环境,整个医药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昆说,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不同道地药材,成分含量差异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