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GDP已超6万亿,环太湖五市深化产业合作

第一财经 2024-05-25 16:34:11 听新闻

作者:计亚 ▪ 邹臻杰    责编:刘展超

环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大城市的GDP已从2012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6.2万亿元。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环太湖流域如何打造绿色生态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24日下午,以“打造绿色生态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观摩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塞科学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迪旻告诉第一财经,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生态圈的建设,“尤其是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绿色生态圈,这是重中之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孙伟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因地制宜。太湖流域是长三角生态优势最为富集的地区,又叠加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明显的优势。

环太湖五市2023年GDP达6.2万亿

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支撑。

数据显示,环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大城市,土地面积合计约为2.7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上述环太湖五市的总人口共3485万。五市GDP总量已从2012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6.2万亿元,城市人口密度和GDP,远超全国平均值。

这些城市因太湖而兴,生态与经济紧密相连。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环太湖五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太湖湾(圈)的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说,“苏州的绿色建筑、无锡的智能环保、常州的循环经济、湖州的绿色金融、嘉兴的生态农业,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

目前,环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方面,太湖水质持续改善,蓝藻暴发次数显著减少,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上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基于多年发展,环太湖五市有着较强的人才和产业基础。“无锡、苏州、湖州、嘉兴,在制造业体系上是比较完备的,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纺织、印染,为区域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孙伟说,在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说要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如何“先立后破”,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地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而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孙志亮认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合力,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开艳此前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由其催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能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升级,也为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生机活力。

提升太湖流域城市创新力

当前全球的科技创新有两大趋势,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和关键还是在创新。孙伟认为,长三角城市的数字产业、数字化方面发展得都比较好,但是在产业绿色化方面仍在探索中。

“关于产业绿色化,比如产业发展如何变得低碳、循环,如何围绕着绿色化技术形成一些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方面还在探索中。”孙伟表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来的生态创新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场景比较窄,不像数字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

在双碳目标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等发展要求下,绿色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化和绿色化将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两个并行赛道。

孙伟告诉第一财经,未来需要通过两链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在长三角的整体分工合作下,推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一是两链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孙伟认为,有的城市创新强,有的城市产业强,因此,大家要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第二是两化融合。绿色化不仅仅是绿色本身,还需要靠数字赋能,未来智能化趋势下,需要通过绿色化和数字化的融合,来推进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是两业融合,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相对于体系完备、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弱,孙伟解释称,“现在围绕着绿色转型,比如能源综合管理、碳核查、碳认证和碳足迹管理等,这些环节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还在起步阶段,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基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环太湖五市已经启动深化产业合作。在产业布局上,苏州与无锡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互补合作,常州与无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湖州与嘉兴在绿色金融与生态农业上的资源共享。

孙志亮介绍称,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协同创新平台,环太湖五市在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形成了城市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配套,有效推动了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赋能升级。同时,还加强了城市人才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整个太湖流域的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孙志亮表示,未来,实现环太湖地区一体化,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带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能和效率,建设高效能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智慧交通、绿色能源、智慧环保等,以支撑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运行,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成立于2020年11月的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下称“联盟”),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上海交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长三角发展部等联合发起。2024年以来,联盟立足无锡,放眼长三角,以太湖湾科创带(圈)为重点,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促进更多的跨区域有效联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从不被相信到成为领军企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在资本的助跑下诞生?|一探·从“新”出发

超越传统熔焊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极限制造”、让物流实现大幅降本增效的绿色智能箱……这些曾经一度不被看好的企业,眼下已成为上海的领军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强调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时,提出 “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股权投资行业的焦点。

10 43 09-27 10:41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到驻鄂中央企业调研强调:强化改革创新 提升发展质效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27 09-13 10:10

为各类空间活动立规,长江国土空间规划敲定

将在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优势互补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

75 09-11 10:28

广东将启动“黄金内湾”规划,涉及环珠江口100公里沿岸区域

概念规划面向“黄金内湾”全域,基础工作范围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地市的部分地区。

44 09-09 08:58

工信部:加快低空技术和装备创新突破、迭代升级

要强化融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改造升级传统通航产业,巩固提升无人机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7 09-06 22:1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