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疲软,通过财富和收入效应对消费者支出产生了影响,还造成市场驱动的信贷体系收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整体需求不足。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依靠房地产作为经济引擎的旧模式难以为继。
什么行业可以取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汽车行业表现突出,市场规模达到数万亿元,但仍比房地产销售额小一个数量级。用制造业取代房地产同样也是不可行的。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很大,国内需求已消化不了,而扩大出口将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更多贸易摩擦。
与此同时,在某些部门、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仍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长期以来,住房、教育和医疗一直是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也是大家日常闲聊中最热衷讨论的话题。
过去20年里,住房问题有了显著地改善。然而,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由于系统性和体制性的障碍,中国人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对于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商机。对中国经济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2023年,美国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例超过20%,但中国的这一比例仍远低于这一水平。
根据我对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的分析,到2022年,服务业从业者占中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约为47%,而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这一比例应为62%。如果中国能够将服务业从业者所占比例提高到这一水平,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当然,一些人坚持将教育和医疗视为消费支出。鉴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资本存量应该继续增加——因此强调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消费。
然而,投资和消费不应被视为相互排斥。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够积累人力资本。与许多11年或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有扩大的空间。
同样,医疗卫生行业有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年限。日本拥有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这支撑了日本更长的平均预期寿命。因此,日本6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率约为25%,这为缓解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率为18%。
在供给侧,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更多地依赖于有形实体资本的积累。但未来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本和创新。在需求侧,教育和医疗等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这也有助于减少中国的外部失衡。
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家。这就要求政府扩大借贷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增加政府借贷可以帮助抵消房地产低迷带来的信贷收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越来越强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如果能协调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本文作者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商务部表示,这项工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报告强调,在美国政府宣布大规模关税措施后,该地区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政策应对能力,能够抵御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冲击。
3月小型企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至近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是本月PMI指数的主要亮点。
如果超级智能诞生,它或许会问:人类值得被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