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在去年携ChatGPT席卷全球,掀起了一场大模型竞备赛。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也进入了全新阶段,这场由特斯拉引领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重塑整个行业。
近日,辰韬资本联合三方发布了《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其访谈的30余位自动驾驶行业一线专家中,90%表示自己所供职的公司已投入研发端到端技术,大部分技术公司都认为难以承受错过这一次技术革命的后果。
从端到端技术的主要玩家来看,无论主机厂、自动驾驶算法和系统公司,还是自动驾驶生成式AI公司,均已投入这场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
海外公司来看,特斯拉在2023年8月公布FSD(全自动驾驶功能)v12这一技术架构调整,成为了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头羊。国内公司方面,以华为、“蔚小理”、元戎启行、商汤绝影、零一汽车为代表的头部汽车主机厂和智能驾驶技术公司纷纷紧随其后,投入研发端到端系统,并于最近半年陆续对外披露了上车量产规划。
端到端自动驾驶已逐渐成为明确的行业共识。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也公开表示,“我们对智驾核心的思路就是端到端+大模型,就是系统1+系统2的理念,我们认为,这个方式是更接近于人类驾驶的、更有前途的智能驾驶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端到端是深度学习中的概念,指的是一个AI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果,比较典型的是大火的ChatGPT。端到端技术在自动驾驶上的应用,把原本感知、预测、规划等多个模型组合的架构,变成了“感知决策一体化”的单模型架构。通俗来说,过去自动驾驶路线就好比多个人开一辆车,而端到端技术是单人开车,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类驾驶。
“不排除这个(端到端技术)可能是我们未来自动驾驶实现的终局模式。”近日,驭势科技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
虽然端到端技术已成自动驾驶行业的大势所趋,但上述《报告》分析显示,因目前技术尚处于发展早期,仍有许多应用困境与痛点亟待解决,如技术路线分歧大、数据和算力需求大、测试验证方法尚不成熟、资源投入巨大等。
吴甘沙称,过去两年中,特斯拉为了提升FSD的算力水平、训练数据、车端算力等,投入资金高达百亿美元量级。如果一旦失败,特斯拉可能面临着来自股市的惊天压力,如果成功,也可能会甩开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大小公司。
虽然挑战颇多,但随着行业不断加大投入,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上车在即。《报告》调研部分专家认为,国内车企与特斯拉的研发进度差大概在1.5~2年。
目前,国内头部乘用车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公开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案在2024年~2025年上车的规划,包括华为、小鹏、元戎启行、商汤绝影等。在商用车方面,零一汽车也公布了相关规划,预计在2025年初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在2027年中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展望未来进入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第一财经采访的多名专家表示,需要尽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并考虑对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专门立法。
辛国斌表示,加快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汽车生产准入管理改革,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自动驾驶公司的盈利能力成为关注焦点。
抄底美股?高盛下调美股预期并给出三条策略 ,Wedbush坚守美股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