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研究院碳市场月报:5月全国碳市场成交均价微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 碳看

第一财经 2024-06-18 14:33:3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研究院    责编:马绍之

报告认为,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上升。

摘要

5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总量较4月有所下降,但成交均价小幅上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于5月1日起生效实施,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重点行业减排量。

地方碳市场中,除上海、重庆和福建碳市场外,其余试点交易量均有所上升。北京鼓励重点排放单位使用绿电。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于5月和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进行。

5月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回升至年初水平,大约在70欧元/吨。欧洲理事会宣布已批准《净零产业法案》。

正文

一、全国碳市场

5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88.15万吨,总成交额2.71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47.42万吨,月成交额4634.97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240.73万吨,月成交额2.25亿元。5月CEA最高价103.00元/吨,最低价93.23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9.49%。截至5月31日,CEA累计成交量4.60亿吨,累计成交额264.75亿元。

虽然5月CEA成交总量较4月有所下降,但成交均价(包含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较4月小幅上涨,涨幅约为0.65%。伴随着下半月CEA价格的回落,交易量大幅增加,远超上半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参与者对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仍持积极态度。5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按照相关要求,全国碳市场将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以及覆盖范围扩大的驱动下,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上升。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有效满足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分阶段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碳市场建设。

5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从6个方向引导制造业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企业供应链多维协同二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精益化三是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四是健全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五是构建企业全球供应链网络六是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5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该准则的施行将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这一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将统一中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框架,推动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二、地方碳市场

地方碳市场中,上海、重庆、福建碳市场成交总量有所下降,其余碳市场交易量皆出现上升。

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本市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绿电,重点碳排放单位2023年度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核算与绿电消纳机制联动。北京碳排放配额清缴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15日。

5月22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的公告》,2024年5月和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开展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两次配额有偿发放的数量分别为100万吨总计200万吨。

5月31日,上海开展第一次配额有偿竞价,竞买底价为72.15元/吨,最高申报价为88.00元/吨,最低申报价为72.15元/吨,统一成交价为75.06元/吨,总成交金额为7506万元

1.北京碳市场

5月北京碳市场碳排放配额(BEA)线上成交量42252吨,成交额461.26万元,成交均价108.48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105.00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110.00元/吨下跌4.55%。截至531日,BEA累计成交量5503.97万吨(公开交易1959.63万吨,协议转让3544.33万吨),累计成交额28.40亿元

2.上海碳市场

5月上海碳市场碳排放配额(SHEA)挂牌交易成交量30.87万吨,成交额2326.41万元,成交均价75.37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75.06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均价75.00元/吨下跌0.08%。截至5月31日,SHEA累计成交量5168.87万吨(挂牌交易2256.09万吨,协议转让2912.78万吨),累计成交额14.63亿元

3.广东碳市场

5月广东碳市场碳排放配额(GDEA)成交量70.59万吨,成交额3743.90万元期间,最高价62.80元/吨,最低价47.20元/吨,成交均价53.04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51.36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61.19元/吨下跌16.06%。截至531日,GDEA累计成交量2.26亿吨,累计成交额65.05亿元

4.深圳碳市场

5月深圳碳市场碳排放配额(SZEA)成交量55.30万吨,成交额2562.50万元期间,最高价61.99元/吨,最低价47.01元/吨,成交均价46.33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9.96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61.97元/吨下跌19.38%。截至531日,SZEA累计成交量7521.86万吨,累计成交额19.59亿元

5.湖北碳市场

5月湖北碳市场碳排放配额(HBEA)挂牌交易成交量72231吨,成交额297.61万元期间,最高价42.40元/吨,最低价40.70元/吨,成交均价41.20元/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1.92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1.02元/吨上涨2.19%。截至531日,HBEA(不包括远期和拍卖)累计成交量1.30亿吨,累计成交额31.81亿元

6.天津碳市场

5月天津碳市场碳排放配额(TJEA)总成交量38.70吨,总成交额1297.68元。竞价交易月成交量26.80万吨,月成交额928.88万元。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1.90万吨,月成交额368.80万元。截至5月31日,TJEA累计成交量4090.19万吨,累计成交额10.39亿元。

7.重庆碳市场

5月重庆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QEA)定价申报交易成交量12903吨,成交金额54.61万元,最高价43.00元/吨,最低价38.25元/吨,成交均价42.32元/吨。5月无成交申报交易发生。

8.福建碳市场

5月福建碳市场碳排放配额(FJEA)成交量27690吨,成交额77.10万元。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7.55元/吨,较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9.93元/吨下跌7.95%。

三、欧盟碳市场

5月欧盟碳排放配额(EUA)现货成交量176.00万吨,期货成交量7.74亿吨。5月EUA现货结算价最低67.73欧元/吨,最高74.41欧元/吨;期货结算价最低66.18欧元/吨,最高74.66欧元/吨。

5月EUA价格徘徊在70欧元/吨左右,基本回升到年初水平。5月下半月,EUA价格出现上涨,主要是由于电力市场需求回升。从走势来看,EUA价格从2月底不断攀升,已由50欧元/吨回升至5月底的70欧元/吨,但由于中东局势、能源价格等因素,欧盟碳价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5月27日,欧洲理事会宣布已批准《净零产业法案》(NZIA),旨在扩大欧洲关键技术制造能力以实现欧盟气候目标法案要求2030年前,欧盟关键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热泵等)年产量达到年度部署需求的40%;2040年前这些技术占全球的15%。

5月28日,美国政府发布《自愿碳市场联合政策声明和原则》旨在确保自愿碳市场(VCM)的高度完整性,加强和推进碳信用市场该声明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私人资本转向创新技术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从而维护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土地。

(本文题图来源:东方ic)

——

文 | 刘慧雯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