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明确其战略新兴产业地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等四部门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2030年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我国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深化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条件,低空制造环节以无人机发展为主导、eVTOL加速发展驱动技术创新,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低空运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并加深,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发展的保障,我国多地已经发布关于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通航机场及起降点等建设先行推进。从商业化推进来看,中国市场正在提速,以航空器的“证照管理”为例,2024年4月亿航智能的EH216-S获得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PC,未来中短期或将有更多国产eVTOL产品获得相应认可,快速推进商业化。
19家低空经济共保体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为被保险人提供6115万元的低空领域风险保障。
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
这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首个总体性、引导性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一边是热度居高不下的订单与展会热潮,一边是漫长而昂贵的取证与落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