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针对不同领域,意见提出量化工作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
“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对新华社表示,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化石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此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
《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今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文件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相应地,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供应也需要跟上,但是考虑到水电、核电的周期比较长,最主要是针对风电和光伏。”
“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比较大。另外,文件对于西北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新能源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林伯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地建设一直在进行中,接下去可能有全面加速的趋势,但是全面加速建设需要解决消纳、电力送出的问题,所以与新能源大基地相关的、输送相关的产业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
近期国内海上风电建设提速。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国内新增海风项目核准接近12GW,同比翻倍,已核准待招标项目22GW,同比翻倍。7月22日,上海市发改委已编制规划29.3GW深远海风电项目并获得国家批复,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约1000亿千瓦时绿电。
西南地区是领先我国乃至世界的水电基地。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全球地下厂房高度第一的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全球最高的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等均位于西南地区。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能源供应端的比重已经提升,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一半,但是储能和上网的问题还没解决,因此新能源产能未能转化为新能源的消费。“大型的抽水蓄能项目是现阶段能够大规模存储能量的机制。”
“四川云南等地水电发达,汛期电力富余较大,‘西电东送’能有效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空间制约。”据民生证券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西电东送”工程输电能力已超3亿千瓦,能支撑东中部约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2023年新增投产抽水蓄能515万千瓦,西北地区抽水蓄能投产实现零的突破;年度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
“2024年核电行业进入投资高峰期。预计2024年核电行业投资约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约三成。”据机构不完全统计,以核准和开工进度来看,2022年下半年核准机组及2023年核准的部分机组2024年内有望开工,预计2024年开工机组有望接近12GW。
“随着相关清洁能源电力项目建设落地和实施,预计西南区域的民爆、水泥等材料以及中国电建、中国核建、中国能建等建筑公司或率先受益。”财通证券表示。
截至7月底,江苏省风电装机2300万千瓦,光伏装机52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6.8亿千瓦,装机占比超过了54%。
潘功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潘功胜表示,我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来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
多家外向型深企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达成350万张绿证交易,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出口企业最大一宗绿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