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7月信贷新增2600亿元,同比少增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600亿元,同比少增约859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7%,前值8.8%。同比维度,票据融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其他项目均同比少增。
具体而言,2600亿元的信贷增量中,住户贷款减少2100亿元,其中,主要是短期贷款减少2156亿元,体现出居民消费情绪仍然偏弱;中长期贷款增加100亿元,或主因提前还贷的适当缓解,但后续大幅改善动力可能仍然不强。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5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00亿元,两者都是正增量,但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形成拖累,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需求较弱,一方面,在企业债券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直接融资(社融中企业债券项目)对表内信贷有一定挤出,另一方面,当前修复企业盈利及企业家信心仍然至关重要,信用载体不足的情况下,7月银行再现“冲票据”以维稳信贷总体投放。
非银贷款增加2057亿元,同比少增约113亿元,主要体现传统信贷小月的季节性,受7月降息、MLF增量投放等因素影响,银行间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也对应非银贷款增加。
>>7月社融增加7708亿元,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核心支撑项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708亿元,同比多增约2342亿元,月末增速8.2%,前值8.1%。增量结构中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主要贡献,分别增加6911、2028亿元,分别同比多增约2802、738亿元,政府债券发行量稳定,但后续是否加速仍有不确定性,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总体偏慢;企业债券发行量大主要受较低利率的带动。
除此之外,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减少767亿元,较人民币贷款口径数据少约3367亿,差值一部分来自7月非银贷款的大幅正增长,另一部分可能来自境外贷款的增量。7月外币贷款减少88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4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2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75亿元,股票融资增加231亿元。
>>M2增速企稳,M1增速继续下行
7月末,M2增速为6.3%,前值6.2%,M1增速为-6.6%,前值-5%,两项数据去年基数均走低,但M2增速企稳,M1增速继续下探超预期,居民消费、购房情绪低迷,平台公司现金流受限,禁止手工补息等监管政策都有影响,结构上对应的是企业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双双承压。
具体看存款结构: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33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78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6453亿元,非银存款增加7500亿元,从季节性的角度,6月大月银行冲存款之后,7月往往会出现存款向理财的回流,使得整体存款回落,同时结构上居民存款减少、非银存款增加(资管产品购买银行存款的部分);对于企业存款,7月是缴税大月,进而伴随企业存款减少、财政存款增加,目前数据增量是符合常规季节性的。
再进一步从同比维度看,总体存款同比多增3200亿元,其中,居民、企业、财政、非银分别同比变动是约+4793、-2500、-2625和3370亿元,其中财政存款不计入M2及M1统计,对两者的偏差影响不大,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减少,原因其一,从近几个月的存款结构数据来看,企业存款受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更大,其二,企业短期贷款在7月的大幅少增也直接反映到企业活期存款的减少,进而使得M1承压,其三,企业补缴过往税款也会对活期存款产生影响;另外,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也计入M1,也可能对数据形成拖累。
与海外相比,我国M1的统计口径实际较窄,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活期储蓄并未纳入M1进行统计,若在当前M1统计中增加住户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现金类理财等项目,则其增速水平将有抬升。但对于数据运行趋势,去年基数逐步回落对今年数据将有一定支撑,但若财政力度不及预期,仍难有向上动力。
7月末M0同比增速12%,前值11.7%,数据较高,从经济修复的角度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此外农民工返乡也增加了现金流通量。
>>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
信贷继续同比少增一方面体现我国内需仍有改善空间,另一方面,从信贷供给端看,符合央行防止资金套利空转、资金淤积的政策意图。从今年以来信贷、社融、M2增速的数据表现来看,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有效平抑了不合理的贷款“冲时点”行为,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这是相比上季度的新增表述,说明政策也逐步强化对有效信贷需求的挖掘,强调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我们预计金融数据增速后续下行压力可能明显缓解。
中长期看,信贷增速逐步放缓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信贷需求“换挡”及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在盘活资金存量、增量有增有减的过程中,未来合理评价金融支持力度可更多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度。
>>预计货币政策仍有总量性宽松空间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货币政策仍将重点关注实体融资成本,尤其是实际利率的下行。向后展望,预计后续仍有降准操作,三季度是窗口期,一方面是匹配资金缺口、稳定资金面:8月起MLF到期量增多,且若操作后移至每月25日,则月中流动性压力加大;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内的发行空间目前已受限;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变化等都会扰动资金面。另一方面,降准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继续向实体传导。此外,美联储9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存在继续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
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可能对资本流动、我国汇率形成扰动;若国内经济走势低于预期,可能使汇率和国际收支压力升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互换便利不是直接给钱,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通过这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2024年8月,中国金融数据显示M1增速面临较大压力,而其他数据走势基本平稳,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强化以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并可能伴随降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