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
1.确保当下,也是呵护未来。古今中外,应对价格负增长为表征的有效需求不足,宏观政策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是加强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义。然而,与年初预算相比,无论是发债进度还是财政支出都明显趋缓。症结在哪?如何改变?
2.尽管存在债务高低的诸多是非争议,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微观主体预期不足时,唯有公共部门“逆势”发力才能弥补需求缺口,从而避免陷入负向反馈循环。尤其当土地出让收入锐减时,新增债务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更为关键。
3.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但最终效果取决于在物价持续负增长的情形下,微观主体选择购买还是等待。
4.展望未来,财政有望加快落实既定的政策。但经济趋缓的惯性三季度仍在延续,加之土地出让收入大幅负增长难改,即使开启债务增量工具,其规模和作用时滞,能多大程度填补当前需求缺口仍具挑战性,亟须货币等政策组合来配合。
正文:
应对价格负增长为表征的有效需求不足,宏观政策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是加强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义。然而,与年初预算相比,无论是发债进度还是财政支出都明显趋缓。症结在哪?如何改变?
一、举债与否?
尽管存在债务高低的诸多是非争议,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微观主体预期不足时,唯有公共部门“逆势”发力才能弥补需求缺口,避免陷入负向反馈循环。日本90年代陷入价格低迷后财政有所发力,但后期有所退坡,这也加剧了微观预期低迷的时长。
图1. 何谓逆周期发力?
来源:WIND,笔者测算
与历史不同,过去一年多来我国广义财政赤字率跟随微观预期同步回落,逆周期特征不显著。在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引致地方财政压力的同时,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超中央本级预算收入,或也反映出中央财政压力。新增债务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稳定运行极为关键。
图2.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超其预算收入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2024年为财政预算数,其它年份为实际数。
二、投向何处?
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投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但效果取决于在物价负增长的情形下,微观主体选择购买还是等待。例如,今年汽车价格同比降幅约5%,而当前购置补贴约占其均价10%,基于趋势外推,未来一年后价格降幅将高于当前补贴,消费者未必会即期购买。
图3. 价格负增长环境下的消费决策
来源:WIND,笔者测算
展望未来,财政有望加快落实既定的政策。但经济趋缓的惯性三季度仍在延续,加之土地出让收入大幅负增长短期难改,即使开启债务增量工具,其规模和作用时滞,能多大程度填补当前需求缺口仍具挑战性,亟须货币等政策组合来配合。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专家认为,“目前各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编制中,普遍存有‘基数加增长’问题,各部门和各领域的支出呈现‘齐头并进’、支出固化和利益固化格局。”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下半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大概率延续增长,具体到第三季度或将有起伏,要密切关注,财政政策适时加力。
全面释放财政政策效力,还需着力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同时,做好政策储备,必要时及时出台增量政策,保障下半年财政支出强度。
治本之策是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渐向所有合法市场主体开放,让信息在政府采购市场有效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