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大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再次苦熬了一个月后,A股股民终于又迎来了一次曙光。
8月29日,A股时隔近一个月后再现“大奇迹日”,虽然上证、沪深300指数表现不佳,但全市场赚钱效应非常好,全市场超4000家股票上涨,万得全A平均股价(8841719.WI)涨1.59%,此前不断创下新高的银行股,迎来大调整,中证银行指数大跌约3.3%,创下近三年多时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全市场交易量也久违的放量成交超过6000亿元。
全市场中,光伏板块领涨,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涨3.81%,为本轮指数调整(5月22日之后)后的单日最大涨幅,其中又以产业链中竞争格局最好的光伏逆变器领涨。
无论是光伏产业指数还是光伏行业,近期都出现了一些很特别的信号,这也就再次回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光伏板块的行情,是不是到了反转的时候?
光伏指数的再次大涨,可能来源于几个消息的刺激。
其一,光伏行业巨头放出涨价消息,无限内卷的光伏产业竞争可能迎来拐点。8月27日,隆基绿能开始对外向客户沟通硅片价格上调,N-G10L产品价格从1.06-1.08元上调至1.15元,N-G12R产品价格从1.2-1.23元调涨至1.3元。TCL中环紧随其后,宣布将对外调涨硅片价格。TCL中环对外调涨硅片价格,调整后,G10N1.15元/片,G12RN1.3元/片,G12N1.5元/片。
消息一出,光伏行情即出现异动,市场也因此再次开始讨论光伏行情见底反转的可能性。
其二,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年中财报已经基本披露完毕,业绩该爆的雷都已经基本引爆,但产业链中仍不乏亮点,其中竞争格局最好的就是逆变器,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逆光伏行情增长,也正因为此,逆变器环节成为光伏产业链中表现最好的细分板块。
其三,行业间的并购整合开始,8月13日,通威股份公告拟以不超过50亿元取得润阳股份股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在当下存量竞争下,光伏产业内玩家决赛圈持续缩小。虽然本次收购计划没有实质减少存量产能,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一定程度减少价格竞争,竞争烈度也会逐渐减轻。
其四,进入三季度,光伏迎来传统的旺季,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提前炒预期交易。从后视镜的角度去分析,现在能找到一些光伏大涨的逻辑,这些逻辑并非是即时的新鲜事,也仅仅是提供了光伏大涨的可能性。
对于光伏行情的判断来说,长期我仍旧很看好,但以目前的行情看,“反转”的交易可能仍然是为时尚早。
光伏产能过剩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光伏全产业产能在收缩,但过剩格局未变,尚未达到供求平衡的均衡点,支撑涨价的理由并不充分。
装机量方面,2024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102.48GW,同比增长30.7%,其中6月光伏新增装机 23.33GW,同比增长35.6%。需求并未成为市场担忧的主要问题,光伏产业的问题仍然在供给端。
在供给的绝对过剩格局下,光伏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在不断的创新低,光伏硅料与硅片端的开工率已经下滑至近一年的最低水平,且7月数据显示,开工率仍在不断创新低。
供给过剩带来的是无限的价格战,光伏产业链的主材价格一路下行。根据Infolink数据显示,自2023年9月开始硅片价格便一路下跌,截至 2024年7月 末,多晶硅环节致密料均价为 39.0 元/kg,较上周持平。硅片环节182mm 单晶硅片均价 1.25元/片,较上周持平。182mm的TOPCon 双玻组件价格 0.83元/W,较上周持平。
光伏硅料在4万元/吨以下的价格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硅料的成本来看。
以目前市场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为例,光伏硅料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工业硅原料成本、电力成本、人工成本、辅助材料、蒸汽、水耗等。其中电力成本和工业硅原料是占比最大的两项。理论上,多晶硅的现金成本包括了工业硅、电力、人力、辅材。
其中工业硅是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原材料,生产1吨多晶硅成本约为1.5万元;
电力成本包括合成、电解制氢、精馏、还原、尾气回收和氢化等环节的电力消耗,以产能较高的新疆地区为例,生产1吨多晶硅的电力成本约为1.8万元;
人力成本以某头部企业为例,生产1吨多晶硅的人工成本约为0.5万元;
其他的辅助材料、水耗、蒸汽耗量等假设为0.5万元/吨;
因此,对于硅料而言,其现金成本就高达4.3万元/吨,低于这个价格的硅料,即进入生产即亏损的“亏现金流”阶段。
这些数据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也可以看到,根据光伏披露半年报预报的主产业链企业,大多数企业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且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大多主产业链企业预期亏损加剧。
所以,本次隆基绿能和TCL中环的价格调涨,原因更可能是来自于行业已经进入“亏现金成本”阶段,叠加旺季将至的不得已为之。以A股光伏主产业链 36家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在手现金在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并进入到极其危险的现金流危机阶段。
而以目前行业融资的现状来看,已经不太可能支持行业内企业继续举债竞争,所以行业内企业已经是必须也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
因此,受制于目前的产能绝对过剩以及需求弱增长的现状,本轮硅片价格反弹或难持续,当下来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更像是对价格过度低迷的修正,短期内价格走弱的空间相对有限,但长期内上涨动能仍旧不足,需要供求格局的优化才能扭转。
短期来看,光伏硅片行业难言反转。对于光伏产业何时触底,高盛在最近一份报告中给出的结论是2025年,这个结论未必正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下产业端的供求平衡点仍未到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产业端的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变化并不会总是同步,资本市场交易的是预期,预期向好即是上涨的理由。在5月份《这个行业,利空已经出尽》文中,笔者也曾经分析过,基于资产减值计提、同比基数变化等因素,光伏行业业绩的最底部或许就在2024年的下半年出现。业绩的触底,叠加上政府政策的引导、行业的并购整合、产能出海等消息的不定期刺激,光伏产业端的供求平衡未到,不会影响光伏指数短期的反弹。
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光伏可能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以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主材来看,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大约占到全球的90%,个别环节甚至占到95%以上,是毫无疑问的优势产业。
而从光伏的需求来看,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光伏也是少数需求增长非常确定的行业之一。长期来看,在第 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超过 100 个国家达成共识,同意 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根据 IEA 在 2024年1月发布的《Renewables 2023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8》预测,预计 2024 年光伏和风电的发电量占比超过水电,2026年光伏发电量占比超过核电,2028年光伏发电量占比超过风电。中间可能会有波动,但在各国制定的2030、2035等目标下,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增长,无疑是行业发展的最低增长目标。
近几年光伏在资本市场的下跌,并非是需求端真的出现了多大的萎缩,甚至还屡屡超市场预期的增长。只不过在过去几年光伏产能“大机遇”的过程中,产能增长的实在是过于夸张,这也就必然导致产能出清之路充满波折,而在个别地方政策扭曲的扶持之下,进一步延缓了低效企业的退出速度,使得行业产能迟迟不能向市场均衡水平回归。
到了现在,行业进入亏现金成本的最坏阶段,该破产的、退市都已经破产退出,行业并购整合的大幕也拉开,再加上政府对无限“内卷”的限制,行业出清的终局已经将近,区别在于什么时候到来。
虽然笔者很看好光伏未来的长期发展,但无论是当前的市场风险偏好,还是光伏自身的供求格局,可能都很难支持光伏指数走出反转的行情。
当然了,对于光伏的行情而言,当下无论是博弈中报业绩雷和超跌后的反弹,还是基于长期主义的逢低买入,也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9月12日,宝马给所有经销商下发了《2024年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中秋国庆特别折让政策》文件,给于全车系每台1万元的中秋国庆特别折让。
今年1-8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上汽系燃油车加大力度参与车市“价格战”。
近年来,宜宾政府新颖地提出了“4+4+4”工业发展道路。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构建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四大未来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之所以各品牌都开始将产品价格带下探,是因为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