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
《框架》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则。
《框架》对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包括内生安全风险和应用安全风险。内生安全风险包括偏见歧视、训练数据被投“毒”等风险;应用安全风险包括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加剧“信息茧房”等风险。
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框架》提出从技术、管理两方面提出防范应对措施。针对内生安全风险,提出安全开发运维、输出内容标识等技术手段,并推动负责任研发应用体系、供应链安全保障等管理措施;针对应用安全风险提出安全防护机制、最终用途追溯等技术手段,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人才培养等管理措施。
此外,《框架》还提出了人工智能安全开发应用指引,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框架性技术指南。
近年来,全球针对能源行业的网络攻击事件时有发生。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议通过约定问答识别身份,应对AI应用普及带来的新型安全挑战。
中国正迎来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时代,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给予了有力引导和支持,让企业备受鼓舞。
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1名,查获涉案公民个人信息近亿条。
山石网科在上市第六年宣布推出ASIC安全专用芯片并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全部产品的ASIC平台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