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树伟为卓尔德(北京)中心主任兼首席经济师
本文来源一财号“我和我的家乡”系列策划,更多“大V话家乡”请点击这里。
在我国的能源版图上,山西,尤其是阳泉(作者家乡)、大同地区,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在过去几十年里,煤炭为阳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然而,随着我国推行能源转型政策,特别是设定煤炭使用“十四五达峰、十五五逐渐减少”的总体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阳泉这样的资源型地区减煤乃至(逐步)退出煤炭行业。这种转型思路一方面符合碳减排的大方向,但同时也存在微观与宏观混杂、整体与局部如何互动、时空格局不明确方面的逻辑问题。对于像阳泉这样的资源富集地区来说,是好解法,但还有完善空间。
我认为,阳泉的能源转型应当更加聚焦专业化效率。在煤炭这一传统优势行业上,阳泉不应自我削弱,反而应进一步发挥其比较优势,在煤炭生产相对份额乃至绝对产量上保持可持续增长态势,类似石油低成本生产中心-OPEC核心国家那样。这与更加微观层面的企业转型、社会转型也并不存在矛盾。
阳泉煤炭的比较优势
首先,煤炭是阳泉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在讨论能源转型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阳泉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不同点。山西阳泉依赖煤炭已经几十年,这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生产问题,更是关乎地方经济、就业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煤炭不仅是阳泉的经济命脉,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一部分。
从逻辑上,如果阳泉一煤独大的形成是个自然的过程,并没有建立在其他行业损失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独大”就是正常的。未来也不需要额外改变。因此,阳泉或许可以继续发展煤炭产业,保持在煤炭行业中的比较优势。
聚焦专业化效率
阳泉的能源转型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煤炭生产的专业化效率,专业化效率意味着在现有的煤炭资源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阳泉的煤炭企业应当加大对自动化、智能化矿山技术的投入,减少劳动密集型作业,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率的提升。由此带来的社会转型必要性,需要有效管理。但是这是另外一个微观层次的问题。
再则,阳泉的能源转型不应仅仅局限于煤炭行业内部的优化,还应当充分利用煤炭行业积累的资本和经验,发展相关的产业链。比如,通过开发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同时,可以将一些资源枯竭的矿区转型为工业遗址旅游景点,借鉴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将矿区改造为旅游区;此外,阳泉可以推广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应用。这些微观尺度上的活力动态,完全可以是增量发展。
有信心成为煤炭最后供应者
如果像沙特对于石油的信心一样,阳泉也可以有信心成为我国最后一批煤炭供应的地区之一。煤炭总量消费是需要下降,它也会下降。但是,即使全中国只需要2000万吨煤了,那这2000万吨我们需要确保它来自于山西,来自于阳泉,来自于矿区。无论产量多少,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面临国外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内蒙古的竞争,我们就能占据属于自身的市场份额,甚至是扩大的份额。我们并不太大,不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但是这也有好处,就是我国的收益或者损失可以不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转型的关键往往并不是简单的结构变化,更重要的是竞争力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只要阳泉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它就能够在全国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保持竞争力。也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在微观上形成人才、事业与企业表现的良性循环。
结论
总的来说,阳泉的能源转型应当聚焦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其比较优势,在全国煤炭总量逐步减少的过程中,阳泉可以通过提升专业化效率、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继续保持其在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对于阳泉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的地区,能源转型的核心不应是自我削弱,而是如何在新的能源格局中找到更为专业化和高效的发展路径,保持可持续竞争力。
因此,全国要转型,山西也要转型,但可以不仅仅做转型“排头兵”。山西煤炭转型,还可以做低碳发展的“一张王牌”。
通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提升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政策稳定性与协调性。
以油气勘探和生产为主的上游业务仍然是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
无论能源转型的速度在特朗普任期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市场对铜的需求增加是不变的。
2024年国际原油市场受地缘政治和供需基本面双重影响,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0美元/桶,需求增速降档和供应过剩压力导致油价波动。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能源转型。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