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或需要万亿级财政增量工具

第一财经 2024-09-27 10:46:22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刘展超

10月份或是观察财政增量政策的重要窗口。

中央再度要求积极财政政策加力,但目前财政增量政策尚不明晰。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推出增量政策”。27日,央行降准降息等政策已经落地,目前财政增量政策依然不明晰。

此次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相关表述是,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从这一表述来看,还看不出财政增量政策,显然当下还是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

这其实也与最近国务院释放的信号相呼应。9月14日公开的《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在部署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时,首要强调的是“提高财政政策效能”,比如加强项目与资金的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着力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在专家看来,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之一是尽早发行并用好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9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而这两者发债进度近期明显加快。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截至9月25日,今年3.9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已经发行了约3.6万亿元,还剩0.3万亿元待发。专项债余额约28.2万亿元,距离限额29.5万亿元,结存限额约1.3万亿元。截至9月25日,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7520亿元,待发行额度为2480亿元。

按照财政部计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11月中旬完成发行。从往年情况看,新增专项债一般债10月底前基本完成发行。

尽管财政增量政策不明,但专家普遍预计后期将有财政增量政策出台,但力度多大则有不同看法,但多数认为将是万亿级增量政策。

罗志恒表示,从年初预算看今年安排有近10万亿元的债务资金,但受财政收入增长不及预期、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等影响,财政支出力度总体偏弱,今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同比下降2.9%,低于名义经济增速。因此可以研究追加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等下行引发的收入缺口,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货币政策已经出台一揽子政策之后,有必要出台增量财政政策,推动支出增速回升,创造有效需求。

温彬认为,目前市场期待的财政政策包括:一是扩大新增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范围和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着力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二是将明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提前至今年来使用。三是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调赤字率,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

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表示,预计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缺口为1.56万亿元,再算上去年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两者加总地方财政缺口可能约3万亿元,需要约3万亿财政工具支持。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建议,可以推出一揽子刺激+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其中就包括以发行超长期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1-2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的经济刺激规模,资金重点投向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而非基础设施。

当然,最终是否会有财政增量政策,财政增量政策力度有多大,仍有待观察。其中如果涉及增发国债、特别国债则需要调整预算,而这又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因此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受到关注。

当然,财政增量政策不仅仅限于增加发债,还可采取如动用结存专项债额度(1.3万亿元),使用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国企、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专营机构利润上缴,启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罗志恒建议,可以考虑优化“化债”政策,推动地方从应急状态回归常态。比如对于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较大,可以考虑采取中央发行国债转贷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给地方政府发放贷款、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三种方式缓解地方压力,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确保“三保”支出,以时间换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