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建言推动中国特色财政文化建设,深化财税改革

第一财经 2024-10-21 17:13:10 听新闻

作者:一财大政    责编:刘展超

参会专家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的财税体制改革。

10月20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的财政学史与财政文化年会(2024)上,多位财税专家就中国特色财政文化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在会上表示,中国财政学研究必须着眼于历史和文化视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的财税体制改革。只有立足于历史文化视角,只有站在已经达到的国家治理和财政文明的高度,才能深入把握现代财税体制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抓住要害、踩到点上,确保不走偏变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会上表示,财政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财政思想和治理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财政问题。我国传统财政文化以“经邦、富民、共生、有度”为关键词,提供了“国家、人民、社会共同体、防范公共风险”四个观察财政的维度。他指出,我国财政要借鉴中国优秀传统财政文化,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汲取古人之智慧,寻找新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在会上称,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财政学学科发展及理论研究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文化的滋养。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必须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精力,持续不断地将财政学史和财政文化的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重点任务和实践路径。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张馨教授在会上表示,把握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与财政的内在联系是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牵引作用、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以重点带动全局,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他强调,要抓住我国财政制度在国有经济财政、土地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赤字和公债等方面的独有特征,继续深化研究,建设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刘蓉教授认为,在“财政双低”的背景下,我国财政汲取方式进入转型期,要重视国家能力、财政能力、财政汲取能力之间的三维关系,从财政社会、文化、制度多视角看财政汲取能力,把握社会网络、财政与法律体制等影响我国财政汲取能力的多个因素,平衡财政文化与提升财政汲取能力之间的关系。

上述年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主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