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消息,10月23日,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现场发布的《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截至2023年12月,广东省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超14万件,位居全国第一。
“通过自主研发、开源部署和商业调用等应用途径,大模型应用正逐步渗透至广东工业领域各个环节,全省大模型已进入发展加速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等千行百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
人工智能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白皮书》,截至2024年9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人工智能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6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90家。
大会现场发布首批66个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涉及技术突破、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12个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我省经济社会的各领域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催生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和新产品。”广东省工信厅数字产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来看,广东企业已普遍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面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从应用领域看,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集中应用于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主要环节,并探索应用于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等其他环节。比如,在设计领域可将时间从一天缩短至几分钟、生产领域效率比传统人工方式提升30%、仓储领域库存容量可提高50%。
“目前,大模型已进入发展加速期。”广东省工信厅前述负责人介绍,但是,仍面临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较少、大模型与生产场景匹配度不高、应用成本偏高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制造业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和终端产品、大模型和解决方案,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广东省工信厅前述负责人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
广东近年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
截至发稿,大洋电机涨停,双林股份、肇民科技、江苏北人、江南奕帆、三丰智能等涨幅居前。
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