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典型的科技驱动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如何平衡好金融数据创新应用和安全治理,充分发挥金融数据要素的经济社会价值,已经成为摆在行业各方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日前,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编制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正式发布。内容覆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风险管理、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等关键领域,为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这些标准的实施,预计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治理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显著提升整个行业的数据安全水平,为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金融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进而为金融数字化转型和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当天,在“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研讨会暨金融数据安全系列标准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互联网金融监管处副处长雷昭明还透露,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央行正在牵头起草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加强金融领域数据安全和规范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增强数据资产运行和管理能力,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和明确数据可视化,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
“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是一项涉及采数、传数、存数、用数等多环节的系统性工程。从行业实践看,很多从业机构在数据质量管控、技术防护、安全评估、应急处置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基固本。”在上述发布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农表示。
雷昭明认为,业界需要更加关注的是,金融数据安全治理以及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大量应用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他指出,数据应用包括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多个环节,正确使用可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被滥用,可能会影响单个机构的稳健运营,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此外,数据应用也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包括算法同质化、模型设计缺陷、交易自动化可能引发的“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以及数据共享应用和信息高度透明可能增加金融行为的顺周期性,导致金融市场异常波动。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金融行业正经历一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数据安全治理关系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其他热点还有:“活钱”M1增速明显提升,CPI同比环比双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允许大湾区港股企业回深交所
在季节性效应、关税冲击以及债务置换等多因素影响下,4月新增信贷有所回落,但政府债发行等支撑下,社融增速呈稳步走高态势。
权威专家:M2/GDP 5年时间提升了35个百分点
下一步,还要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明确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继续努力。
进一步“稳住楼市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