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据彭博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初,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包含325只中国债券,在该指数68万亿美元市值中的权重达到9.7%,较4年前增长3.7个百分点。同时,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成为全球综合指数中的第三大计价货币债券,仅次于美元(45.4%)和欧元(22.3%),略领先于日元(9.6%)。
而在4年前,2020年11月初,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在为期20个月的逐步纳入过程后,被完全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彼时,中国债券在该指数中的权重约为6%。
据统计,彭博全球综合债券指数的未偿付总额较4年前增长23%,而纳入该指数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的规模增幅高达53%,总量超过6万亿美元。
从录得收益来看,以本币计价,中国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券在过去4年实现了21.9%的正回报。相比之下,美元、欧元及日元债券的回报率均为负值,分别为-6.9%、-12.0%和-7.1%。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债券录得14.6%的可观回报,亦大幅超越同期美元(-6.9%)、欧元(-17.9%)以及日元(-36.3%)债券的表现。
“两重”建设聚焦发展急需、常规手段解决不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重点投向科技自立自强、城乡融合发展、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
6月国债买卖操作大概率并未重启。
便利发行,平滑市场波动,提高单券流动性。
今年将选拔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城市,两批试点城市数有望扩大至35个
美债收益率回到了4月美债抛售潮期间的高点。